北京故宫外东路乐寿堂楹联欣赏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建成,嘉庆七年(1802)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重修。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乐寿堂面阔7间,进深3间,周围廊。通面阔36.15米,通进深23.20米,建筑面积83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自地面至正脊高18.7米。柱网结构为减柱造,即明间与东、西次间减杀了前檐4根金柱。为装修和支撑二层楼板的需要,在室内6根金柱南1.82米处增柱6根,东、西稍间靠北距老檐柱南1.6米处增柱2根,增加的8柱外观与构造柱相同,但上方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至天花梁底皮止。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东西稍间南部和靠北墙通道为单层,余为两层,第二层面积达341平方米。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间饰玉石、珐琅等饰件。乐寿堂仙楼为乾隆时期建筑装修的代表作之一。天花为木雕,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雍容华贵。乾隆五十二年(1760),大禹治水图玉山琢成后,一直陈设在北部大厅。“乐寿堂”匾悬于室内北部大厅北檐。
座右图书娱画景;庭前松柏蕴春风。——佚名题乐寿堂正室
乐同乐而寿同寿;智见智而仁见仁。——乾隆题乐寿堂座屏
土香阶草才苏纽;风细盆梅欲放花。——佚名题乐寿堂楹间
亭台总是长生殿;鹤鹿皆成不老仙。——佚名题乐寿堂东室
乐惟四时适;寿与万方同。——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
波含素影澄心镜;鱼耀清渊识道机。——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
景清神谧天常泰;水趣山情静可沦。——佚名题乐寿堂东暖阁北堂
智者乐兼仁者寿;月真庆共雪真祥。——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南室
趣为永哉畅非俗;乐为仁者寄于山。——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闲披芸简窗前朗;静听松风户外敲。——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夏鼎商彝共左右;墨华笔露永新鲜。——佚名题乐寿堂西暖阁西室
成阴乔木天然爽;过雨闲花自在香。——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鸟吟花笑有余乐;月白风清无尽藏。——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笼庭水树宜凉影;匝砌烟花带露姿。——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智仁适会动还静;枕葄无非史与书。——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智水仁山从体道;奇花瑞草总含芬。——佚名题乐寿堂后厦
商鼎周彝自典重;槛花苑树相芬芳。——佚名题乐寿堂后厦西北阁
心触清机亲翰墨;目游润景足精神。——佚名题乐寿堂后厦西北阁
动静得其宜,取义异他德寿;性情随所适,循名同我清漪。——佚名题乐寿堂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24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