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15年,殁于1991年1月的辽宁营口师专副教授陈怀,字铁辛,原籍安徽庐江县,他是一位国学渊深的卓荦大家。超迈的文才和对国粹承传的痴情,使他一言一行和文化影响至今仍频频出现在营口文化人的记忆和口碑中。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他们的实际文化定位和人们心中的形象并不完全一样。像启功,多数人在被这位全国书协主席的绝顶书艺倾倒后,错觉他的最高成就是书法,岂知启老自己说,诗不如书,书不如画,画不如鉴。即他擅长四艺,书仅位其三。陈怀先生楷行草魏隶无不精妙,仙逝前后还出版了录纳三百余首的《铁辛手书诗词初稿选》,而对联极少。所以知道他是对联家的人也极少。而我做为一个知情人,无论从帮手和弟子,或市楹联学会负责人的角度,都是应该把其在对联领域里的成绩和影响彰显于世的。
中华国粹在经过文化荒漠而逐步走向繁荣的复兴历程中,俊采星驰,辉芒璀璨。当中,绝大多数还是承蒙新时期的甘霖雨露而登堂入室的。陈怀先生却不是,他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已是行家里手。前述《初稿选》中就有古绝律体23首,为建国前所作。首篇创作于1932年,时年仅17岁。在书的这部分中,还插有“七律残句三联”。一云“绣水影摇双桨碧;冶林霜醉半山绯”。自注“乡思绣溪春涨 冶父晴岚为庐江八景之二”。又云“襟期秋水波澄澈;诗思春云岫卷舒”,自注“赠友人时在六安 以上为一九四二年作”。末云“乡情似水浑忘我;世事如云不羡人”。自注“一九四七年夏赠何尚恒 时在蚌埠”。从上三副在往昔七律中尚记得的联语看,他很早就对作联是相当精心的。
1986年春节,我和营口电台的另一位编辑佟渝馨(后转到大连电台,兼职有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策划了一场春联赛事。这时对联文化已随整个文化逐步升温。我市亦有由陈怀主持的文化宫1983年元宵征联竞赛,由宋临正主持的站前文化馆春联比赛等。可是由市一级媒体举办较大型赛事尚属首次。我们没有办赛的经验,赛题出句是我出的,实际上也就是看过几本当时能买到的对联小册子。答卷初选后,隐名列表,和领导研究后,敬聘了本市文坛素有雅声的几位前辈为复评。赋分表返回,各评委标记的并不一样,多数都没给每条对句赋分,有的略有标画,有的标些简短评语和问号、横线之类。而陈怀对大多对句都有赋分,不少还有点评。更使我们感到震动的是:他指出,这些,严格地说,还不是真正的对联,对联是要讲究格律的。我当时才感到原来我们在这里忙了这么久,其实我们都是门外汉,更多的要求并不懂。使我从盲目得意中获得清醒警觉,认识到前路的任重道远。注意到寻求规范的联书深入学习,并向抚顺诗联家于海洲求教,才逐步真正跨进楹联文化的门槛。
1990年3月初,营口市楹联学会成立,聘请了陈怀先生和另一位耆宿吕公眉为顾问。陈老的顾问并非挂名,他斟酌了学会会报《柳埠新桃》的起名并题写了报头(魏传统将军的报头是第三期后开始使用的),还曾审看几期报样,提过意见。后来由于膀胱癌晚期赴京求诊,病重至终,做顾问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十分可惜。
他对我个人的指教和影响是很多的。在学会成立之前,约1989年,于海洲先生编印了16开薄册,系统介绍了诗钟知识,其作品、理论术语,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一天我向陈老报告了诗钟的分咏和嵌字两个基本品种。这时陈老的一言指教,再次给我迎头棒喝,他说:一副好联,既要嵌上指定的字,又要顾及表达应有的内容。惊讶之余,感到陈老真是高要求,我们能做到吗?事后,我努力去这样做,并传授给后学的联友们。现在我们把这种创作方法已看做应有之义。相反,对那些只完成了嵌字,不切内容的联作或诗钟,已经不大欣赏了。
我从陈老那里学到的对联创作技巧还有不少。有一次,广东一家燃具厂出了广告性有奖征对,出句属于趣联类:“万家乐用万家乐万家都乐”,第二个“万家乐”是单词,产品商标。我把这消息告诉给陈老,求合作,他说帮我对。过几天,我看到他列了一个表格般整齐的十多行的“毛坯对句”。我还记得有个句尾是“九州大同”的,这方法对我应对难联启发很大。
以联墨带评论发表在市报(87.12.16)上的营口人名联“太白贪杯李月久;本初讨逆袁阔成”,其中甚为增色的“讨逆”一语,就是陈老在书写中给改的。另外,在一次他在政协主讲诗词的课堂上,我初懂了对仗的“合掌”之弊。
约在1987 年,陈老内部编印出了他的一册书法集,名《毛主席诗词集联》,书法遒健秀美,自不待言,内容是把毛主席的诗词佳句,遴配成联,比如“莫道君行早;当惊世界殊”。从四言到十一言,凡162副。知名学者于植元序里赞曰“哲人佳句,妙手天成,集为联语,匠心独运。细加书写,三美并臻。嘉鱼后学,功莫大焉”。沈延毅、冯月庵和王充闾等名家也都赋诗以赞。
当前,艺术领域的各类大家小家很多,我认为,称家者,必须有一定品位的专业作品,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形态和超出常人的辐射影响,就是有一定的从游学子。陈老在诗词之外、集句之外的对联还有一些,目前搜集的春联、言志联、题赠联和挽联接近20副。如言志联:欣见正风清海宇;愿将赤胆献人民。赠广州春联:华国文章,宏开千载业;迎春花卉,遍绽五羊城。为营口市书协理事长佘典伍撰写的挽联:早岁请长缨,笔扫凶顽,百战江淮成大业;频年主文教,功垂翰墨,一湾辽海慰忠魂。
陈怀先生成就大者当属书法和诗词及其相关教育工作。但他对于成为一名对联艺术家还是追求的。于1992年5月出版李宁主编的《当代对联艺术辞典》,收有陈老的简介,虽然这书出版时他已故去,而投稿时的申报资料还是他亲手整理的。
在陈怀先生仙逝的第十个年头,2000年12月23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知名作家王充闾先生的散文《营川双璧》,文章以优雅和深情的笔调,翔实地介绍了陈怀和吕公眉两位文化前辈,使全国的读者了解到他们的风标业绩和对营。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1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