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陈平:梅州楹联史略

 2023-11-05  阅读 0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文苑艺圃中的一朵奇葩,成为一个驻足最广,使用频律最高的一种文体,是在明清以后。明代,对联开始走向繁荣。其主要表现在应用范围扩大,从帝王宫廷到农家茅舍,从官署衙门到文人书斋,从风景名胜的亭台楼阁到三教九流的招牌门面,从婚庆寿贺到哀挽吊亡;庙宇古刹、城坦桥堡、学堂书院、店铺会馆,无处不见长短不一、情趣各异的对联。对联从文人墨客中走向子民百姓,成为群众喜见乐闻的文学艺术形式。

但是,明代的诗人文士仍把楹联和戏剧当作一种消闲小技。例如明代我国伟大的戏剧家汤显祖,写出了千古绝唱《牡丹亭》。他的戏剧成就,可以与他同时代的莎士比亚媲美。可咱们的汤大师就是把戏剧视作“小技”,不好好写他的剧本,在受黜夺官之后,还日夜盼望朝廷有朝一日重新启用他!因为他连自己都看不起戏剧,为了一个“仕”,害苦了他一生,使他晚年处于“竹篱园蔬,鸡莳豚栅之中,穷困潦倒”!所以明史用“蹭蹬穷老”来形容他晚年的景遇。这是中国文人的悲哀,呜呼!

清代以后,对楹联的情有独钟的康乾二帝,到处撰题楹联,使楹联才到了真正的鼎盛时期。清代的康乾盛世,各种对联争奇斗艳,除了春联外,更有了名胜古迹联、寿联、婚联、挽联、行业联……。内容广泛深刻,抒情言志,述怀记事,状物写景,歌颂升平、批判讽刺、斗智斗巧……。形式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有关对联的书籍也在这时为对联的发展推波助澜。明朝以前,宋代周守忠的《姝联》和钱德范的《玉堂巧对》,这还不算是专门的联书。明代朱熹的《联语》在清代出版时,仍附录于《朱子全集》之中。杨慎的《谢华启秀》和《群书丽句》才算是专门的对联专集。一直到了清末,梁章钜、梁恭辰父子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四话》、《楹联剩话》;《巧对录》、《巧对续录》、《巧对补录》才开创了中国楹联体例。

客家人从中原战乱迁徙以来,无论身在何方,或遭世态炎凉,历来都重视一个民族最深厚的潜力——文化。所以客家人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子民百姓,每逢节日,或婚、丧、喜、庆,都喜欢用对联来营造氛围,表达心情。可以说,楹联是客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以后,随着客家人对文化的求索,梅州出了很多著名诗人和联家,如人们比较熟悉的宋湘、丘逢甲、丁日昌和黄遵宪。这四人中数宋湘的楹联成就最大,但宋湘虽踌躇满志,却一生坎坷,历尽风霜。晚年游昆明时也许受到大观楼长联的影响,对照自己一生坎坷的遭遇,也作一长联。流传于世(现在上传至网上的可谓五花八门,无法考证)

世事茫茫,光阴冉冉,留不住朱颜玉貌,带不去白璧黄金。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红拂绿珠今何在?劝君放下忧思,来两盘将帅车马,遇快乐时须快乐;

青山迭迭,绿水融融,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海。智如周瑜,勇如项羽,乌江赤壁总成空。请子且坐片刻,听几句说古谈今,得安闲处且安闲。

这副对联是宋湘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写就的一副有名的劝世长联。

上联说:冉冉流逝的光阴,留不住任何人的“朱颜玉貌”,人去了,也带不走你那“白璧黄金”。这里用了四个典故,“朱颜玉貌”指的是隋末大官僚杨素的家妓“红拂”和西晋大富豪石崇的爱妾“绿珠”。这四人,一个富,一个贵,两个则貌若天仙。如今安在?所以,他“劝君放下忧思,来两盘将帅车马,遇快乐时须快乐”;

下联更以周瑜和项羽两个英雄作典,“乌江赤壁总成空”。人生有“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海”,不如“听几句说古谈今,得安闲处得安闲”啊!

宋湘这副联写得情真意切,字字玑珠。这副富含哲理的劝世联,把它用到奉劝现在改革大潮中很多贪官污吏,莫不是一剂苦口良药。

除宋湘之外,还有一位晚他一辈的丰顺诗人丁日昌,20岁中了秀才以后入幕当时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曾国藩,曾是当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时丁日昌与左宗棠、彭玉麟、薛时雨、俞越等当时楹联界最高水平的人物生活在同一时代,与这些人有着密疏的交往,生活环境使他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成就了他在诗歌和对联上的造诣。

另一位著名晚清诗人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自号为人境庐主人,是光绪二年(1876年)的举人,历任驻日、美、英和、新加坡参赞或总领事。

江宁洋务局总办,与汪康年创办《时务报》。并协助陈宝箴推行新政,举荐梁启超主讲时务学堂。晚年提倡诗词改革。著有《人境庐诗草》传世。他留下联稿虽然不多,但都是楹联名作,这里摘录两副;其一:题人境庐息亭:

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

另一副是他在驻参赞任上为驻日本使馆题撰一副著名楹联:

放眼楼头,看海水南流,夕阳西下;

寄怀天末,咏京华北望,零雨东归。

这些作品都是这位诗人兼联家代表作品。

还有晚清民国时期的重要诗人丘逢甲,其诗集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诗风慷慨,风格上受陆游很深的影响。惟“尤倾心放翁,每以自况。”《仓海先生墓志铭》说他“躯干魁梧,见者疑为武人,君亦乐以武侠自任”。又说 “雅不欲以诗文自任,故所为文皆不缮稿,诗则旧岁始辑内渡后所作。”诗文尚且如此,而楹联当时诗人多视为“消闲末技”。正是由于这种原因,丘逢甲的楹联作品传世极少。正如费行简在《近代名人小传》中说“逢甲……诗才思横溢,控送如意,尤精对仗。”丘逢甲的诗联对对仗的偏好和擅长,使得其所存无多的楹联作品,往往使其楹联作品能在工整雅致的同时,更多的注入个人的思想情感。

其它许多梅州联家,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如蕉岭的黄钊(1787-1853),嘉庆13年(1819)的举人;钟孟鸿是咸丰六年进士;黄钊官至翰林院待诏,除留下《读白草堂诗》以外,目前仅发现两副楹联:

丈夫立身有如此;

山僧一笑故依然。

此联乃集苏轼诗句,题广东潮阳东岩建楼。另一副是题潮州鼎和酒楼联:

江上游踪名士鲫;

酒边豪气美人虹。

另一位蕉岭人钟孟鸿,现在也仅发现题蕉岭潮州会馆一联:

剪烛话蕉窗,一夜凤凰千嶂雨;

航深归桂楫,满江蝴蝶万篷风。

还有一位梅县吴兰修(1785-1837),是嘉庆13年(1808)举人,现仅发现一副门联:

食四十两俸;

藏三万卷书。

另一位大埔咸丰九年(1859)进士何探源,至目前仅发现传世两联:

题韩山书院联:

五载赋栖迟,看桑海婆婆,南珠正媚;

三山忆俦侣,愿天风鼓荡,北斗常依。

题佛顶寺联:

与了拳同衍南宗,古柏传香,觉路有谁登佛顶;

记行脚来从东浙,黄梅留偈,空山曾此证禅心。

还有仅后宋湘两年的梅县人,嘉庆六年(1801)考中进士的王利亨,字襟量,号竹航,又号寿山(生卒不详),留下三联:

题山西广灵水神堂两联:

轩窗绿至云三面;

鱼藻空游镜一奁。

即景无多,解目皆禽鱼乐趣;

自公有暇,随时见风俗情怀。

梅县松源福粤公祠堂联:

宋室忠臣宇;

明朝进士家。

在此之后,嘉应州仍出现不少文人名士,如大埔何寿朋(1866年—1921年)光绪(1898)进士;丰顺丁日昌的儿子丁惠康,梅县杨滋圃、李秋四、罗世彝,近代的兴宁何天炯、钟明光,梅县林百举,大埔邹鲁……,这些文人墨客虽然给后世留下不少的楹联杰作。但他们多少受到历史上文人墨客把对联和戏剧当作“消闲小技”的影响,所以直到解放以前,梅州都没有发现过一本楹联专著。

民国以来至解放后,新的一批联家出来了,如梅县黄药眠、五华戴思赛,平远姚雨平,兴宁罗翼群,梅县林昌彝等等,也有不少的楹联杰作,但仍然没有任何专著。

十年文革的大浩劫,联家们自然也是偃旗息鼓。直至改革开放以后,联坛才重新活跃起来。新的一批联家崭露头角,如原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兴宁人),是撰联高手。还有一批梅县联家,如古直、黄秉良、蓝凤翔、黄火兴、古求能等脱颖而出;梅州人、广西教育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郑妙昌(梅县人)退休以后,出任广西省楹联学会会长;五华李求真,历任常务理事、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出版有《片石斋联稿》、《古今客家名人对联选》;梅州联家谢崇德亦编辑出版了《客家祠堂楹联集注》等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芸香楼”首先臭出用楹联作为广告效果,在1985年办起了全国第一个“芸香楼”商业中秋征联活动,而且连续办了十五届!其间的1995年和1997年还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晚报、中国楹联学会共同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和纪念香港回归的全球征联大奖赛。时任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铁木尔·达拉买提和王光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到北京长安大戏院为大赛颁奖。“芸香楼”的征联是中国楹联界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楹联活动之一。

2009年,梅州市楹联学会宣告成立,会员200多人。成立当年,即与梅花湾酒店举办了“梅花杯”中秋征联大奖赛;同年冬又与广东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承办由梅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国楹联学会联合主办每年一届的(五年为一轮)中华梅州“客天下杯”全国楹联大奖赛。这个大赛是讫今为止,中国楹联大赛规模最大,规格、奖金最高的楹联比赛。堪称中国楹联界的“奥林匹克”。从2010年起,作为中国第一报纸——《人民日报》每年春节前夕,均以大幅版面刊登报道“客天下杯”春联优秀作品。

活跃的梅州楹联文化活动,使梅州楹联在全国联界占据着一定位置。尤其是梅州先后的两大征联活动(“芸香楼”中秋征联和“客天下杯”楹联大奖赛),已深入全球华人心中。梅州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健全活跃的楹联组织,市楹联学会于今年出版了《中国楹联集成•梅州卷》以后,正在编辑《中国客家对联大典》,(全书约350万字,约8万条辞条,分上中下三卷)。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全部组稿工作,将于明年正式出版。梅州以此优秀的楹联文化成绩,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2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