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文化园楹联选》一书经过紧张编辑,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本书是由“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海内外征联大赛”应征作品筛选汇集而成的,集中解读了张载生平及其学术思想。
“绝学仰公高,求圣希贤,四句端言怀直道;仁心推子厚,民胞物与,千年华诞忆横渠。”在张载诞辰1000周年之际,由眉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宝鸡市楹联学会、眉县县委宣传部、眉县文化和旅游局、眉县楹联诗词学会承办了“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征联大赛”。这次活动引起了海内外文学及国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大家纷纷投稿,用楹联这一中华独有的文学形式,颂扬张载先生及其学说,提升张载文化园及张载祠各景点的文化品位,成为纪念张载诞辰1000周年活动中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文化盛事。大赛从8月下旬开始,到9月中旬截止,短短一个月时间,共收到应征楹联作品5000多副。
这次大赛既是一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盛事,也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更是面向海内外宣扬张载及其思想、宣传眉县和张载文化园乃至宝鸡市旅游文化的一次重大活动。征联启事在国内最大的两个楹联网站——联都网和中华国粹网上重点刊登,在陈仓联苑、联都网、中华楹联等多个微信平台以及数十个楹联、诗词专业QQ群发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网上点击量达7000多人次。广大作者纷纷来稿,参赛作者近800人,作者遍及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广东等29省、直辖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美国加州、马来西亚、西班牙马德里、加拿大等国。从来稿作者年龄、性别来看,既有年近九旬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0岁),又有十多岁的青少年(最小的年仅10岁),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3人,女性作者也为数不少。从职业来看,有普通工人、农民、商人、党政干部、部队军官、公司高层和大学教授、教师、学生,以及作家、科研工作者和专职楹联作家等。张载后裔、鄂东南张氏宗祠理事会秘书长张友锦先生投寄楹联作品10副,张载后裔、著名书法家张乐荪也为张载文化园精心撰写了11副作品,表达了对先祖的缅怀和崇敬之情。
这次征联大赛有四个显著特点:首先,由奖金高,吸引了众多参赛者,而且对作品慎之又慎,字斟句酌,反复修改。有的作者多次询问有关情况,甚至截稿后,还有作者打电话来要求投稿。其次,电子邮件稿给大赛收稿和初评工作带来了快捷、便利,征集时间短,效率高。第三,作者覆盖面广,几乎遍及全国各省,海外作者来稿也比较多。第四,参赛作品质量较高。活跃在全国联坛的高手基本上都惠赐了佳作,因此,作品整体质量较高。通过征联活动,为张载文化园、张载祠征集到了大量高质量的对联作品,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必将提升文化园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对文化园的建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海内外的诗朋联友对张载及其思想、对眉县县情县貌乃至宝鸡市情市貌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宣传效应。
大赛截稿后,我们组织楹联专家分景点归类审阅,认真评选。坚持不以人情评等次,唯凭质量论高低的原则。全部作品匿名评审,入选作品稍宽,获奖作品稍严;等级奖从严,优秀奖适当放宽。采取分别评审和集中评审的形式,分别评审由各评委独自挑选,互不沟通;集中评审采取评委集体评定,充分体现民主决策,赞成或否定必需说明理由,最后形成共识。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副参赛作品,确保获奖作品的质量,尽量避免遗珠之憾。经初评、复评、集中评审、公示、终评等环节,从立意、切题、联律等方面反复推敲,最后确定一等奖3名、三等奖5名,三等奖8名。鉴于大赛参赛作者众多,应征作品质量普遍较高,为感谢广大楹联作者对宝鸡赛事的支持,宝鸡市楹联学会决定出资增设优秀奖42名,各奖100元。所有获奖作品在网上公示,听取联友的意见,圆满完成了评审工作。
这本集子的内容就是在应征作品中编选出的优秀作品,所有入选作品按照景点编排,作者姓名置于联未。为增强本书的欣赏性、知识性、趣味性,特意在书前选登了获奖作品点评、张载画像及书法名家书写的获奖作品。
在本书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会长李培隽先生、常务副会长肖良平先生,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楹联学会会长王纲先生,陕西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张维社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何俊峰先生、王惠正先生、范鹏军先生、刘征谊先生、马小换先生、赵亚明先生等在百忙之中拨冗,或题写书名,或书写获奖联作;联坛名家万宇忠先生、曹文献先生、闫长安先生、刘舟先生书写了自己的获奖作品;书法名家陈晓红、杨庆军、陈建远、任昱虎、柳长忠、丁耀武分别书写了部分获奖佳作。在此谨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对联律有问题的作品,因时间紧迫,编者未征得作者意见,作了必要地修改;个别年龄较轻、初涉联坛的作者作品,在入选本书时联律适当放宽了一些,敬请读者明鉴。此外,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错讹,亦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蒙卫军
二O二二年十二月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80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