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自古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与传承之乡。尤其自唐宋以来,华夏文化的中心逐渐浸润南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成为人们的赞词,长江下游一带成为人们向往的富庶繁华之地。从南宋直至明清民国,由于地属京畿和运河以及几大城市之间的辐辏交流,经济文化久盛不衰,各地文人联客在交往、题赠等各种活动中留下了无数精制妙缀、脍炙人口的对联。这些作品大多散见于各地的史志、专著、轶闻,也有的直接张挂于第宅、宗祠、名胜、桥亭、寺庙等建筑。但随着时过境迁,特别是经历了历史上各代无数次的战乱,以及“左”风横扫之类的毁坏,相当一部分存在于古籍或实地的对联遭到了损坏甚至湮灭。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保护意识的逐年增强,认识到尽快抢救本区历史上历代对联的工作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区委、区文联特别重视将此事列入议事日程,专门布置了有关工作和下拨专项资金,指定由区诗词楹联协会负责做好这项工作。在这里特别应该提到的是,省诗词与楹联学会领导也一直在部署和组织全省各地诗词、楹联组织,多次发文和召开有关会议,布置具体工作,提出要求,指导和敦促各地保质保量地做好这一工作,为省《对联集成》的编纂打好基础,同时,也为编纂全国《对联集成》这一伟大文化工程的实施打好基础。
我区诗词楹联协会为此动员全体会员做了不少具体工作,同时在《城乡导报》刊发征联广告,也陆续得到了各地联友提供的资料。由于省学会对这一次编选的要求比较严格,主要要求以历史内容为主,并且须限定在本区范围或与本区有关之原创作品。根据上级要求,经过约一年时间的努力,现在这本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可以说,在本区文化界和各地联友而言,是因该欣慰的,因为这毕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虽然,这一册书看起来还是比较单薄了一些。因为,从各地搜集来的资料来看,作为文化之区,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作品还是太少了一些。
作为本区文化事业的一项新成果,作为抢救和传承本区优秀文化的一大举措,《余杭区对联集成》的出版发行应该说是基本达到了这一目的。衷心希望对联这一朵文艺百花园中的鲜花能在新时代中焕发出她特有的光彩,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和人文修养服务。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80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