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传统习俗被遗忘丢弃、年味日渐消淡的今天,过年贴春联这个传统却一直保留至今。
说到春联,便联想到王安石ldquo;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rdquo;的诗句,这里的ldquo;桃符rdquo;就是春联的前身。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middot;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应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依然有ldquo;桃符rdquo;之称。更多人称其ldquo;春贴纸rdquo;和ldquo;春联rdquo;,自此盛行。
清代《燕京时岁记》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一般贴于厨房、卧室等单扇门上;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ldquo;横批rdquo;贴于门楣的横木上,现在人们所说的春联,基本上就是ldquo;框对rdquo;和ldquo;横批rdquo;二者的组合;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农村家庭除了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谷满仓、粮满囤、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内容的春条,寓意六畜兴旺。
春联不仅是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更为了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因此不同人家、不同行业、不同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一看这家主人就是位老师。因而,春联也有辨识户主身份、职业的作用。
小时候,不懂书法,只知道老爸的毛笔字写的很好,每年春节来家里要春联的亲友也是有求必应,几乎年年都要写上百副春联。每每此时,我充当的便是ldquo;人工镇纸rdquo;的角色,最大的优点就是能自动移位,书者无需挪动,笔锋始终都能落在最合适的位置。这活看似简单,要做到恰到好处却也是需要手眼心皆配合到位才行的。
最有意思的事情便是让我们一起拟春联。虽然有很多春联书作参考,但根据不同人的要求以及各自的职业特点自拟春联,不仅有趣也能将自己对亲朋的祝福寄于其中。
这,不就是今天人们苦苦追寻的年味吗?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03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