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门联
在闽西南山乡老家,那方方圆圆、多彩多姿的土楼固然引人瞩目,而那每座土楼以楼名嵌入的大门对联,鲜鲜艳艳,寓意寄情,也很耐人寻味。
土楼大门对联和各地的诸多对联一样,在词性平仄对仗上要求都很严格,也是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但土楼门联却更传统、更奇妙、更具地方特色和土楼文化内涵。它体现着土楼人淳朴的民风、精深的智慧,和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虔诚。
老家的土楼,是唐宋以来自中原南迁的祖先,继承古代夯土建筑技艺而营造和发展起来的。它就地取土夯墙、伐木构架,层层叠起几十或几百个房间,状如古堡,聚族而居,素有“一座土楼就像一个小社会”之说。在传统农耕的旧时,土楼人为了在“晨兴理荒秽,带日落锄归”的平稳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便以传统的道德观念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把门联作为公示这些道德观念的载体。
于是,土楼门联的撰写便离不开遵循古训、敬仰祖宗、和睦族亲、寄情山水、启悟后人。从而以宣扬忠和孝,提倡和且忍,崇尚勤与俭,赞颂仁和义,致力耕与读为主要内容,且格式大多一成不变,世代相传,让子子孙孙时时熟读它,记住它,作为日常行为的准则。
土楼人开门见山,崇拜土地,世代都把耕山耘田作为生活之本,把读书识字视为科举进士、光宗耀祖的惟一的途径,土楼门联便多有鼓励耕与读的内容。南靖县梅林乡那座怀远楼就很有代表性。它的门联是“怀以德教以仁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楼中楼斯是室两边窗联也分别是“世间善事忠和孝,天下良谋耕与读”、“书为天下英雄业,善是人间富贵根”。他们虽不敢奢望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却还是把读书比作“天下奇观”、“惟一大事”,认定“子孙虽愚休废学,传家惟有读诗书”的道理,把厚待老师、资助学子定为族规,并置有书田,以供专项开支。
读,旧时人指的是读孔孟之书。孔曰成仁,孟说取义,仁义道德便成为衡量土楼人品德的尺度,在门联也多有嵌入。书洋镇那座辅顺楼的“辅仁只在诗书里,顺德无非孝悌慈”;聚兴楼的“聚族安仁里,兴安庆德门”。积德修善在土楼蔚风尚,代代相传。如今,到土楼观光的游人,依然会感受到楼里人热情好客、春色融融的文明之风。
是的,土楼充满着亲和力与人情味。他们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家有喜,合楼同庆;物件借来借去,粮菜互通有无,门户少落锁,无须防盗网。但他们懂得要靠“自己的脚腿生肉”,都自觉把勤与俭作为治家之本。于是,勤与俭也俗成土楼人撰写门联的一项内容。诸如裕源楼的“裕后光前勤俭二字,源开流节精明一书”,以及“克勤克俭成伟业,任劳任怨振家声”、“勤劳摇钱树,节约聚宝盆”等等。
然而,在聚族而居的土楼里,人多话杂,免不了时会牙齿咬舌头。但他们经族亲一点拨,想起门联上的“和气生财有道,能忍即安是福”,“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和气发吉祥福禄均广,兴家资后进富贵绵长”等门联内容,便不管矛盾多大也会本着求大同存小异,很快雨过天晴,和好如初。土楼人祈望过祥和日子,但无是非的“忍”就不一定了。
此外,还有不少土楼门联根据地理环境,嵌入奇花珍木,灵山秀水,以寄托美好的祈盼。如山中水乡塔下源兴居的门联“源远流长春常在,兴旺发达庆有余”;倚南楼的“倚竹傍松室家有庆,南山北海福寿同臻”;源远楼的“源通碧海欢龙跃,远对青山听鹿鸣”等。既是风景的写真,又是理想的寄托,很值得品读。
家乡的土楼,始建于宋元,兴盛于明清,大多有几百年历史。在时代进步中,除楼里人家贴的春联年年随时势而创新外,楼门对联大多保持着传统特色,吹拂着古朴乡风,成为土楼村落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给人们以无穷的回味。(齐苍)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06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