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长征楹联

 2024-01-06  阅读 0

长征

长征,是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主评 金光瑜

优秀作品

熊 虎 湖北荆门

二万五千里挥师所向,过草地雪山,渡赤水金沙,破围追堵截,滚滚铁流驱白匪;

七百三十天浴血而生,开富强基业,立精神谱系,铸苦难辉煌,巍巍宝塔耀红星。

简评:意义、技法皆好,对仗工整、稳妥。上联侧重于挥师所向的内容和结果;下联侧重于浴血而生后的新局面。语脉通顺,语气连贯,动词突出而有力度,尤其是中三句的六个动词,连续发力,并且还起到了领字作用。尾句意义和高度也到位。全联无可挑剔,只有欣赏。

宋捍东 黑龙江哈尔滨

看满篇壮丽史诗,穿草地,过雪山,临险水,尤钦百折不挠,火种燎原开世纪;

传一脉精神遗产,做教材,昭后代,示国人,最敬千辛无畏,丰碑耸岳铸邦魂。

简评:在一字领的领起下,首句又各自总领各比全文。上联开笔总括长征是满篇的壮丽史诗,接下来用三个排比句概括描述这篇史诗的内容,句子很工整,又两两自对。在此基础上发出议论,而尾句来个小结,点明长征如火种辽源并开创了新纪元。下联技法相同,但意义强调的是长征精神如耸岳丰碑为国铸魂。全联上下比以总领、具体、总结三部分组成,很工整严密,又各自分工明确,对仗讲究,动词多而连续发力,语气连贯畅达。历史知识掌握准、思想意义挖掘透、语言驾驭能力好。

颜学海 湖南沅陵

别瑞金,经遵义,到延安,锤镰执笔,二万五千里史诗惊世;

传薪火,秉鹤心,成骏业,家国飞歌,九州卅四星轩景动人。

简评:古华夏每个区域对应一个星宿,今中国有三十四个省市区,故此联中称之卅四星.上联写真正的长征,前三句写过程,概括经历。第四句比喻拟人手法使意义凸显。最后在巨笔写就的二万五千里长的史诗这篇惊世之作中收尾;下联写新时代的长征,是比喻式写法,也可以认为是党史上的&“长征&”事件。前三句也是概括写新长征过程和取得的成绩,第四句突出了家国目前状态。结句是对祖国的赞美。全联上下分工明确,脉络清晰,意思连贯,有前因有后果,语言逻辑严密。如果&“鹤心&”改为&“初心&”或许更好些。

钟建冬 天津

长征万里,遵义解难题,令青史永垂,细吟哦伟大、光荣、正确;

华诞百年,北京交胜卷,喜锦程再拓,更领略国強、民富、军雄。

简评:两长征,一个实际写,一个比喻写,上下比分工明确。上比前三分句概括写出长征大致情况,结句以议论加以赞颂&“伟大、光荣、正确&”。下比前三分句联系当今现实,把再拓锦程间接比喻成新的长征,而且突出赞美了取得的新成绩&“国强、民富、军雄&”。

曾昭绩 江西泰和

初上征程,顶霜风凄厉,浪急峰横,强攻天险,草地雪山磨铁骨;

屡遭恶敌,看士气昂扬,心坚胆壮,严守军魂,红星火种耀人寰。

简评:上联从险恶的战斗环境和经历入笔,下联从精神状态挖掘,各有侧重,清晰明确。经历锻炼了军队、磨成了铁骨;精神可歌可泣、光耀人寰。写长征,有具体的意象,有创设的意境,也有精神的挖掘和思想性的体现。革命事件题材的作品应该如此创作。

王西川 河南三门峡

破围追,冲封锁;腾细浪,走泥丸,历经弹雨枪林,播火扬旗开阔路;

怀信仰,抱坚贞;改江山,拯家国,谱写宏章壮史,辉先励后铸丰碑。

简评:上下联一和二分句,三和四分句,分别是两个自对句,并围绕&“弹雨枪林&”和&“宏章壮史&”来运笔的。之后各自落脚在&“播火扬旗开阔路&”和&“辉先励后铸丰碑&”这个结果上。前后语意连贯、一气呵成,尾收的也好。短句式多、活跃、明快、工整、且自对,还形成了排比。连串的动词运用有活力。

贺正明 江西萍乡

战略转移,穿弹雨枪林、硝烟炮火,忘死舍生,历尽艰辛,万里奔行书壮举;

初心砥砺,闯急流恶浪、草地雪山,并肩携手,迎来胜利,三军会合谱雄篇。

简评:联中意象丰富,意境饱满,意蕴厚重。对仗准确,多以四字句为主,句式变化小而工整。前后因果关系联系紧密,尾句总结升华了主题。只是意象有些零乱,上下联归类一下或许更好些。

赵 芳 河北围场

喋血湘江,遵义布新局,力挽狂澜,万里长征谱就史诗宝卷;

回兵赤水,直罗行妙策,智夺大渡,百年久战铸成铁壁铜墙。

简评:长征于湘江惨败,一路不容乐观。但自遵义会议起力挽狂澜,新局面打开,从此一路出现了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横过大渡河、直取直罗镇等等可歌可泣而又经典的胜利战果,联句将其事件及过程基本概括。在此基础上,两尾句分别进行了肯定式归纳总结。前边铺垫到位,后边归纳准确,因果明了,顺理成章。另外&“百年&”不如用&“多年&”好,因为前边铺垫的是长征时的事件,易误解成长征经历了百年,实际可能是指建党至今百年。一个&“百&”字造成了语意跳跃大、前后意思衔接不很连贯。

主评作品

嬴政横收南越,刘彻远驱北漠,屈指数来,也谓长征,惜帝王将相不及伟大;

红军起步瑞金,五星落脚延安,低头思去,堪称壮举,赞领袖锤镰更配风流。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44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