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数行杨柳十里烟波载酒寻诗不减苏堤韵事
下联:北塔抽簪南屏拥翠浓妆淡抹依然西子风流
(兰州:杨巨川题龙王庙)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折杨柳&”[a tune]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mist-covered waters]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寻觅诗句。 宋 陈与义 《寻诗两绝句》之一:“无人画出 陈居士 ,亭角寻诗满袖风。” 明 高启 《次张仲和春日漫兴》:“独骑款段寻诗去,懒逐看花众少年。”
[no less than] 不次于,不少于
其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见“ 苏公堤 ”。
[romantic affair] 风雅的事,旧时多指文人名士吟诗作画等活动
这斗草之戏,虽是我们闺阁中一件韵事。&—&—《镜花缘》
谓弃官引退。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文选·沉约<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将陪告成礼,待此未抽簪。” 李善 注引 锺会 《遗荣赋》:“散髮抽簪,永纵一壑。” 唐 李深 《游烂柯山》诗:“真兴得津梁,抽簪永游衍。” 宋 乐史 《广卓异记·御制送诗并序》:“遗荣期入道,辞老竞抽簪。” 清 曹寅 《半轩至真州舟次即事》诗之二:“终须霖雨去,未老慎抽簪。”
山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为 西湖 胜景之一。 宋 苏轼 《去杭州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我识 南屏 金鯽鱼,重来拊槛散斋餘。” 元 张翥 《多丽》词:“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 南屏 。” 明 无名氏 《溜滴子·西湖》曲:“分明人世中,埋没洞府。回首 南屏 ,转觉路迂。” 清 宋琬 《送李方山之溟南幕府》诗:“ 西泠 雨后暮潮长, 南屏 月落晓鐘沉。”
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参见“淡妆浓抹”。
[still;as before] 照往常,依旧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西施 。《孟子·离娄下》:“ 西子 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 西湖 比 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 王錂 《春芜记·构衅》:“东邻 季小姐 , 姮娥 月貌, 西子 花容,下官十分在意。”参见“ 西施 ”。
(1) [distinguished and admirable]∶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talented in letters and unconventional in life style]∶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dissolute;loose]∶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romantic]∶具有se7情特点或se7情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custom and culture]∶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custom handed down from the past]∶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demeanor;bearing]∶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charm]∶风韵,多指好仪态
[黛玉]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307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