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对联: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

 2024-03-24  阅读 0

对联全文

上联: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下联: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

对联备注:

(清-沈春祥《开封游梁祠联》;开封:沈春祥题游梁祠,为纪念孟子游梁而建 / 邹县孟庙)

参考注释

千里

[the winged steed]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而来

以来。《墨子·兼爱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孟子·尽心下》:“由 孔子 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 宋 范仲淹 《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又用兵而来,吏民疲苦。”

对联: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对联:千里而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百世之下,莫不兴起,况于亲炙之者乎。

何必

[be not necessary;there is no need;why]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仁义

(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gentle]〈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已矣

(1) [finish;be over]

(2) 语气词连用,加强语,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可译成&“啦&”

(3) &“已&”为动词,止,完结。&“矣&”为语气词&“了&”。&“已矣&”可译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百世

[all generations] 很多世代;很长时期(一世,三十年)

斯固百世之遇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百世之怨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流芳百世

莫不

[there's no one who doesn&’t or isn&’t] 没有一个不;无不

听到这个消息,全校师生莫不为之失声痛哭

兴起

[arise;rise] 因感动而奋起

况于

连词。何况。《易·乾》:“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孟子·离娄上》:“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 孔子 者也,况於为之强战?”《史记·穰侯列传论》:“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説,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羈於之臣乎!”

亲炙

[be taught directly] 指直接受到传授、教导

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于亲炙之者乎?&—&—《孟子&·尽心》

久仰芳名,无由亲炙。&—&—《红楼梦》

之者

唐 宋 时习语,相当于“之人”、“之物”。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下:“乃作《刘弘传》,雕印数千本,以寄中朝及四海精心烧炼之者。”《敦煌变文集·祇园因由记》:“非但此金,世间一切伏藏未出之者,我能尽见。”《景德传灯录·司空山本净禅师》:“即是求见闻觉知之者,非是求道之人。”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319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