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联语试对笑谈
戴高山福建泉州
这几天,南安诗友联群里很热闹,原因是有一副游人留下的上联,说是“绝对”,让大家试对看!那副上联是:“古寨古人建,古寨名留千古”。因联中有四个“古”字,很有趣,也有些难度。但不是很“绝”,于是大家都争对出不少妙联!
这第二天,又有一位刘老诗友,推出了朱熹的一联,并且也有他的试对。很快,这联引起大家的关注!这是一副下联,联句是这样的:“峰上一株枫,枫上一窝蜂,风打枫,蜂飞逃四方。”此联有五个同意字,“峰、枫、蜂、风、方”;并且,有两对偏旁相同的字,“峰、蜂,风枫”确实巧妙又不失联意。
于是,诗友群中又是一阵踊跃,纷纷出手。当然,我也对了,联语如下——
朱熹联:峰上一株枫,枫上一窝蜂,风打枫,蜂飞逃四方。
我的联:峙边数对柿,柿边数座寺,市提柿,寺塌慌群释。
联语释义——朱熹:峰上有一株枫树,枫树上有一窝野蜂;大风吹动了枫树,野蜂飞起,四处逃散!我的:山边许多柿树,柿树边有几座庙宇;市场买柿,回来时庙倒塌了,这下子可慌众神了!朱熹联中写了五件事——峰、枫、蜂、风、方;我在联中也写了五件事——峙、柿、寺、市、释。只是,我比较牵强,并且要介入“僧”才能完成!
之后,为慎重起见,我百度了一下。我发现这副联有不少格式,不知哪一种格式是对的!于是,我又改成了——
上联:峙边数对柿,柿边数座寺,市临柿边寺,寺塌慌群释。(戴高山)
下联:峰上一株枫,枫上一窝蜂,风打枫上蜂,蜂飞逃四方。(朱熹)
我贴在群里之后,刘老先生说:第一副对联才是正确的,是《厦门晚报》曾经发起的纪念朱熹征联原稿,时间为:2016年5月22日。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此条信息,他还贴上了一副晚报的照片。我看了,确实!但是,同期我也百度了不少网络上的信息,也有“风打蜂”之类的字样,真是让人费神了!
中国古代的联语,常常蕴含规于一种文学游戏的现状。不过,它虽然费神,但很受文人的推崇与茶余饭后的笑谈。说白了,它不只是一种文人士大夫的雅趣,同样也在民间喜闻乐见。它逐渐形成了春联,门联,庙联,铭联,挽联等诸多特殊的联语形式,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非常喜闻乐见。也正因为如此,故能传播千年,长盛不衰。
这其中,当然有不少是用于展示才学的机关联,谐音联,偏旁联等等。而如果有人能把这样的联语,撰写成文理通俗,并意简言赅的联语,也确实是一种水平,一种才智。相信,也只有中国人,能有这样的智慧,这样的雅兴,甚至可以说有这样的闲情!
千年楹联,有趣联趣事颇多,在此不能一一列举,喜欢联语的诗友,可以自己搜索!而在泉州,有一则民间联语故事,虽然有些粗俗,但作为文化遗产,不能不讲讲。
据说,从前有个傻子相亲,媒人跟女方说此人饱读诗书,非常了得。相亲之前,为不露破绽,媒人让傻子的父母现场配合。那一天,他们一起去了女方的家。为验证这孩子的能力,女方父亲手指天空,说了一个“天”字。傻子的父亲,赶紧用脚踩一下地示意。傻子会意,低头见父亲一脚踩在一跺鸡屎上,便说:“天对鸡屎”。
呵呵,结局可想而知。进尾声时,我推出我所对的《古寨》对联,此联合二为一,上下相承,写出了游寨的心情,望大家斧正:
上联:古寨古人建,古寨名留千古;
下联:今生今日来,今生感慨至今。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69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