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从对联看古人作官之道

 2023-11-04  阅读 0


对联是我国的独特艺术,古时在官署衙门撰题对联,用以代替今天的施政演说,表明官风、心迹、政愿等等,恐怕也是我国古代官吏所创造的一种独特形式。

南宋余玠,晚年官拜兵部尚书、资政殿学士。那时的蜀地是个老大难地区,宋神宗特派他任安抚制置使,兼有军政大权。他一到任,就在行署大门自题对联:

一柱擎天头势重;
十年踏地脚跟牢。
门楣是“靠实功夫”。

表明他以十年为期治蜀的决心和意志。

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每赴新任,都要两个人扛两块高脚牌作为行队的前导,两块木牌上写成一副对联:

愿闻己过;
求通民情。

林则徐在任两广总督时,也题过一副堂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从对联来看古人的作官道德,就其要者来说,大致有以下内容:一曰不贪不贿。嘉靖年间有个叫钱嶪的藩司参议,令所属官衙要贴如下对联:

要一文,不值一文,难欺吏卒;
宽一分,民爱一分,见佑鬼神。

二曰不图权势。清代有个叫朱经畲的,曾在自己的官署中题写了一副对联:

才能济变何须位;
学不宜民枉有官。

他在湖北任职十余载,据说“不名一钱,卒以贫死,赖同僚资助始得返柩回乡。”

三曰爱民如子。余小霞任三防主簿时署联为:

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
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

四曰法严法慎。文学家俞樾题江苏某官署的对联是:

听讼吾犹人,纵到此平反,已苦下情迟上达;
举头天不远,愿大家猛醒,莫将私意入公门。

还有一副杨昌濬题浙江某官署对联,也有一定劝警作用:

看阶前草绿苔青,无非生意;
听墙外鸦啼鹊噪,恐有冤魂。

五曰克巳奉公。清代赵慎畛的桂林府衙对联是: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

还有一个叫蔡东轩的,在浙江任职,他曾自题一联挂于厅堂上:

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职;
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

六曰政绩昭然。梁上国任奉天府丞时署联为:

勉力为之,正人心,原风俗,实惟根本;
文治彰矣,拔真才,加顺迪,勿懈功夫。

总之,有的对联即使今天看来不觉其过时。当然,在众多的古代官吏中,持这种作官道德的只是凤毛麟角。多数人只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0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