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秦心福:平遥归来话楹联

 2023-11-04  阅读 0


20099月,一个金秋时节,笔者有机会到山西平遥参加一次专业培训,利用学习之余参观了平遥古城,晋文化的博大与悠久,让我叹为观止,感怀良许,尤其蕴含在众多文物古迹中的内涵丰富的楹联文化令我耳目一新,留恋难舍,特辑“县衙署”联与诸位分享,共同学习。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平遥古城位于平遥县城繁华闹市相对宁静的一隅,这里仿佛是悠长的古文明时光隧道的一个空间。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县衙内,我和同行们被一份古老而又现代的文明所震憾,其中的古楹联伴随着几许陈旧、几许风化剥落的载体,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吸引着游客,也吸引着一些为弘扬传承中国古文化的民间文艺爱好者。

跨入高高门槛的县衙正大门后,正前方就是雄伟、庄重的平遥县衙府了。进入县衙府,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正门两侧书写的楹联:“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做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民。”这可谓是对进入县衙的所有为政官员和求官府的百姓共同告知的行为准则和劝世箴言。今天读来,虽经时光流逝仍觉不失昔日风采和威严,且颇有几分现代廉政教育的意味,可见先人把“一日三省乎己”落到了实处。再看仪门上:“门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内三尺法烈日严霜。”更加道出法与情,自然法则与社会法度之间的和谐关系和辨证准则。如果说前两副楹联阐述了官民处世之道的话,那么书于大堂、二堂和献厅上的三副楹联则更直接针对官吏的职业警示和道德宣扬。大堂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联:“与百姓有缘才来到此;期寸心无愧不负斯民。”献厅联:“不求当道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而大仙楼则更直接阐述为官哲学:“官场似弈无同局;更道如诗有别裁。”阐述政绩观和政绩评价观。而大仙楼院的对联:“柴米油盐酱醋茶,除却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礼义廉,无有铜钱可做来。”从生活入手,以平凡小事为例,阐述官吏须秉承的为官伦理。“孝悌忠信礼义廉”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富的传统道德伦理标准,使人可亲可敬可守可循。

在其后的内衙各府主事公堂中,如粮厅、花厅、主簿房、土地祠等府衙各部门的楹联中皆一以贯之,明道德教化于职业系统之中。如粮厅联:“万事莫苛求,要大家共守此法;一心惟清白,期与斯民相见天。”主簿房中室联:“狱贵得情宁结早;判防多误每刑轻。”内室联:“治赋有常径勿施小恩忘大体;驭官无制法但存公道走私情。”土地祠联:“凭此衷一秉虚公,不近利,不好名,勤勤恳恳,但求无愧所知,无负所学;愿斯民共行直道,莫吝财,莫滋讼,浑浑朴朴,庶得各安其业,各遂其生。”。就连守印小吏,也有:“仙佑紫印仕途广;楼集灵气境界宽”的忠告。

纵览平遥县衙内保存至今的林林总总的楹联文化,尽管砖雕木刻,书体各异,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但主题鲜明,底蕴深厚,读时琅琅上口,看后记忆犹新!既无长篇累赘之烦,重复肤浅之恼;又无千篇一律之词,高调虚妄之嫌,可为当今我们开展干部职业道德和廉政教育提供很好的借鉴。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0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