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黟县民间古楹联集粹(注释本)》指讹——蒋昌典

 2023-11-14  阅读 0

女儿知道我喜好楹联,特地从旅游景点买回一本《黟县民间古楹联集粹》送给我。该书由倪国强编,胡同荪教授注释,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收录楹联115副,并附有悬刻楹联书法影印件,加上简明注释便于阅读,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既有教化作用,又具欣赏价值,是一本好的楹联读本。
但是该书错误甚多,有毛病对联共15副,占全书十分之一还多,使人担忧会贻误读者,玷污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印于该书封面),我们有责任指出瑕疵,并与胡授教商榷并就正于方家。
其一(见P6)
茶香人座午阴静;
花气侵帘春昼长。
“人”应为“入”,因不明隶书写法致误认。若从文义分析和词性相对要求分析可发现其中错误。
其二(见P12)
林泉结响泉石微韵;
云霞雕色草木贲华。
“微”应为“激”,同位置处均应是动词。“微韵”不可解。
其三(见P14)
雪月光风在怀袖;
白云若雪于襟头。
“雪”应为“霁”,光风霁月是一成语,下联有“雪”字,对联中不能出现不规则重字。下联“若”字笔者亦未确认,但疑为“苍”。因“若”非形容词,不对应,“苍‘为灰白色,差强可通。“襟头”应为“襟期”。“期”为不识草体误认。襟期是情怀抱负。若解释为“衣服的一部分”,则文义与上联合掌。
其四(见P16)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替儿孙作马牛。
此联非对联。不对仗就不符对联特征,不宜收入。
其五(见P24)
岚气人野榛烟出谷;
松风唱响竹露薰空。
“人”应为“入”,才与“唱”动词相对,解释为“山林中的雾气与人间的炊烟相匹相融”,这“人间”是附会多出来的。
其六(见P28)
名心淡在如黄菊;
诗旦清求似白鸥。
“在”应为“去”,“求”应为“来’,去与来才对仗。“旦”应为“思”,“思”应读仄声sì。把“思”错认作“旦”,并解释为“乐曲调名”就是瞎扯了。
其七(见P43)
松风闻放鹤;
花雨夜鸣琴。
“闻”应为“闲”,虽是楷体,也认错了。
其八(见P44)
莫致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故人来。
此联为清代孙星衍所撰。“致”应为“放”。“放……过”才通。
其九(见P51)
萝月挥琴梧风捻尘;
蕉雪悟画竹雨读诗。
“捻尘”大错,应为“摇麈”。“捻”意为搓转,捻尘费解。况“尘”为平声,此处必仄。“麈”指鹿尾,可以拂尘。
其十(见P55)
昆玉照人呈美璞;
楚兰芳晓擢新芽。
“晓”应为“畹”,系误认。古代三十亩为一畹,一说十二亩为一畹,这里不作量词用。因“畹”为皇帝戚属居处,故通“苑”,此处作名词,与上联“人”对应。
其十一(见P56)
学于古训已有获;
乐夫而吟复奚疑。
“已”应为“乃”,“而吟”应为“天命”,因不识篆错得离谱。还解释为“兴高采烈吟咏诗文”跟着离题万里。“乐夫天命复奚疑”本是古文中一句现成语。若从整句理解则不致闹出笑话。
其十二(见P63)
书帷朗引星辰疏;
墨沼深融雨露多。
“疏”应为“丽”,书者因繁体字“丽”笔划繁多,以草入楷,化繁为简。释者不识此草写“丽”而出错。如呆作“疏”此处成为应仄而平,就不合对联规则了。
其十三(见P65)
引流种树为休息;
喜雨名亭示不忘。
注释者不懂旧声韵,却用新声韵来衡量,说“息”为平声,“忘”为仄声,两联位置要互换,大谬矣!“息”本为仄声,“忘”可平可仄,一点没错,偏要置疑。
其十四(见P67)
振家声还是读书;
绵世泽莫如积德。
此联印反,变成上联平收,下联仄收了。
其十五(见P69)
雪窗快展时晴贴;
山馆闲临欲雨图。
“贴”应为“帖”,帖为字帖,王羲之书《快雪时晴帖》是也。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80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