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唐祖闳:从“中国第一联”想到的

 2023-11-02  阅读 0


201117日第一期《中国楹联报》披露一则重要消息,说的是在上海松江召开全国对联探源大会,介绍联界一批有识之士,在对联考古的征途中,取得了阶段性的丰硕成果。在短短的半年之间,就收到近60篇对联觅踪溯源的论文,并选编成书,实为难得;而一次联会之后还发表了公报,亦属罕见。我作为联界的一名小兵,在阅读该报几篇相关的文章之后,想说点不成熟的看法,供大家批评指正。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前些年,我们曾看到一些文章认为,五代后主孟昶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为“中国古代第一联”,因有人不同意此说,便改称为“中国第一春联”;后来湖北联界推出唐代李道宗的灵泉寺联:“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认为这是一副“最古的对联”,遭人质疑作罢;几乎与此同时,又有同仁提出南朝梁代刘孝绰的“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为对联的肇始之作,但因未提出有力旁证而成悬案;在上海松江会议上,部分联友则推崇说,西晋松江人陆云和洛阳人荀隐在文学家张华家会面时的通名联“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为中国“最早的对联”,这些联例一次比一次久远。笔者以为,面对这些史料,还需严谨的行家理顺脉络,探寻其是否有内在联系和必然性,综合横向纵向分析,以展现对联的发展轨迹,而不应过多地看重某个偶然现象。

且不说“日下云间”是否为“中国第一联”,单从其口头“通名联”这个命名来看,就无实用价值。按中国人的习俗,陌生人初次见面打个招呼,先通报自已的地名姓名,本是极普通平常之事,古代有之,今天还在沿用。但对联经过千余年的发展,却未有第二副“通名联”留传下来。如想把“日下云间”一联说成“完全符合当代公认的对联标准”,最好还应再列举一点西晋人别的哪怕是对联雏形的旁证材料,似乎更具说服力。而且如果“日下云间”确是对联,那也是陆荀二人的共创作品。

笔者认为,考古溯源,历来就是一件科学而严肃的事情,不应有半点感情用事。治学态度若出现片面的现象,就会引导人们误入歧途。搞一行,钻一行,夸赞一行,本是无可厚非,但对学术问题的研究,不宜矫枉过正,走向极端。为了提升对联地位,夸大对联的功能与作用,由于清代是楹联的繁盛时期,便说清代文学的主流就只能是对联。这些议论,有待商榷,一家之言,不知广大读者以为然否?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69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