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李进才:上阳苑楹联苑(下篇)

 2023-11-03  阅读 0


  三门峡连中原,接陇秦,依崤函之固,据于东西二京咽喉要道,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西周封虢国,北魏置陕州,千百年来或府或县,经济繁盛,文化灿烂,脚下的“上阳苑”正是因了虢国故都上阳城遗址而得名。置身这凌空高阁,手触浮云,目展八极,凭栏俯瞰美丽的三门峡,古堡、新城尽收眼底,远望中条青山葱茏万峰绵延,巍峨苍茫横亘东西,万里黄河蜿蜒曲折奔腾而来,波涛翻卷激荡而去。展舒思绪仿佛看到夏商征战、周召分陕、假虞灭虢、秦晋之战。屏心静气隐隐听到车粼粼马萧萧,唐太宗的喟叹,杜拾遗的吟哦依稀萦绕。直面这如诗如画的万里山河,怎不让人生发出无限的遐想和感慨!<?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上阳苑阁前居中廊柱上篆刻着三门峡楹联学会副会长、书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张明学老师自书自撰的一副楹联:

  胜景壮怀,三省烟云来眼底;

  高风雅韵,千秋圣哲入心头。

  中国有句老话叫:为文者,先为人。张老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一生称得上春华秋实、桃李满园。其诗词、楹联、书法,无一不工,无一不精。此般学养大概与张老师平日为人宽厚,心态平和,处事沉稳,胸怀豁达不无关联吧?正是这得天独厚山水的物华天宝、毓秀钟灵,孕育了三门峡历史辉煌、文化灿烂,涵养了三门峡人包罗万象、气吞山河的博大襟怀。

  崇贤阁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远远望去只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唐·王勃《秋登滕王阁》)”,依山凭险、临崖而建,坐落在南山之颠。高高的台基上双重石砌围栏,四面廻廊廊柱垂地,二层三滴水仿古画楼,斗拱飞檐,九脊歇山顶。两端甬道连接东西画廊,青砖素瓦、峻峭挺拔、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楼上四周勾栏相连,置身阁上凭栏而望,万千气象尽收眼底。自古以来人文始祖黄帝,治水英雄大禹,甘棠遗爱召公,道家之宗老子,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取名“崇贤阁”,正是要我们世代缅怀中华民族这些大哲、大圣、大贤。

  崇贤阁北面正冲山下,远景近貌一览无余,阁上二楼廊柱锩刻有王西川一联:

  古韵崇楼,函谷清风来阁上;

  新城闹市,明珠紫气满寰中。

  初闻王西川大名缘于数年前一本大赛诗集。那日案牍之余信手翻阅,书中一些入选作品不是有些直白,就是如同打油,让人兴味索然渐生倦怠之意。及至看到获奖作品,精神一下振奋起来,尤其是获一等奖的《齐天乐·贺建国五十五周年》,雕章镂句,满篇锦绣,眼界旷达,意境超然。让我这个平日忘性比记性好的人,也把王西川这个获奖人的名字,牢牢记在了心里。后来同楹联学会接触的多了,才知道其原来大有名头,是三门峡楹联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怪不得有如此深厚的文字功力。三门峡南依巍巍崤山,北临滔滔黄河,东眺禅宗胜地空相寺,西望道家之源函谷关,千年重镇历史悠久名胜众多,文化灿烂蕴涵深厚。眼前的三门峡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纵横四通八达,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民安居社会和谐,犹如一颗活力四射、硕大无比、光彩夺目的明珠,镶嵌在豫西大地。这一社会主题的表达,展示了为联者的匠心独具。

  三门峡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曹俊梅女士在楼下两侧廊柱上题有一联:

  史海垂纶,莫叹雪泥鸿爪;

  风云突变,欣看砥柱中流。

  上联所说“雪泥鸿爪”,出自宋代大文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生活中人们往往用雪泥鸿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下联“中流砥柱”,见郦道元《水经注》卷四:上古时三门峡东边峡谷里的黄河河道中,有一石岛堵塞了河流,夏禹治水时凿开石岛两侧的河道,使河水分流而下,高大的石柱矗立在黄河急流中,人们叫砥柱山。一副短联中嵌入两个三门峡当地的历史典故,让人不由得击节赞叹:曹女士巾帼不让须眉,当之无愧的“才女”之称。

  阁前居中廊柱上锩刻着方留聚先生的又一副大作:

  飞阁凌宵,凭栏眺九曲黄河水;

  流云拂地,任尔吟千年赤县风。

  放眼这满目苍翠,楹联林立的上阳苑,心因境动,情由景生,一时间心潮澎湃,难以自抑。刘禹锡《陋室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说世间万物都有其特有的一种生命力量,或者叫灵魂。由此及彼,人类社会的灵魂就是文化,地方因文化而繁荣,民族因文化而繁衍,国家因文化而繁盛。那么文化呢?文化要靠炎黄子孙世世代代的光大传承。美丽的上阳苑莫不因楹联,而鲜活灵动、流光溢彩?这满园玉润珠圆妙笔生花的楹联,无时无刻不在向人们,昭示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美丽的上阳苑,一座充满魅力、生机盎然的楹联之苑!

  更正:总第282版所刊《上阳苑楹联苑》(上篇)一文中引用的楹联“廉能兴国当固守;腐必殃民应共诛”有误。此联应更正为“廉能兴国当同守;腐必殃民应共诛”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0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