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苏振学先生《题李香君故里陈列馆联》赏析

 2023-11-03  阅读 0


绝代佳人何在叹玉树歌沉十里秦淮波荡月<?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满腔正气永存看桃花血染千秋竹帛墨生香

  这是苏振学先生2004年中国南京夫子庙楹联街征联获二等奖联。此联熔议论、抒情、写景于一炉,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和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叹,此联切地、切题,大开大阖,回肠荡气,耐读,耐品,丝毫不逊色于古代的一首怀古诗(题目可作《金陵怀古》或《秦淮怀古》)。下面作一简要赏析。

  此联所写中心人物是李香君,作者在上联却没有直接涉及主题,而是宕开一笔,选用一典。这一典故也是发生在南京、发生在秦淮河畔的历史故事。“绝代佳人”,指南朝陈后主宠妃张丽华“玉树歌“,指陈后主作《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生活奢侈,不问政事,且喜爱艳词,每日只在宫中与嫔妃近臣游宴玩乐,其有一妃子,名张丽华,眉目如画,发长七尺,光可鉴人,深受后主宠幸。后主在后庭摆宴时,必唤一些舞文弄墨的近臣与张贵妃及宫女调情,然后让文臣作词,选其特别艳丽的句子配曲,一组组分给歌女一轮轮地演唱。更有他亲作《玉树后庭花》歌词中云:“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这“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前后不足七年(582-589年),便告结束。589年(贞明二年)1月,晋王杨广统帅隋朝大军,渡过长江,直逼陈朝都城建康(今南京),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据史料记载,当时,隋朝大将韩擒虎率领的先头部队已兵临城下,攻到了朱雀门外,而此时的张丽华还在结绮阁上演唱着《玉树后庭花》,轻歌曼舞,与陈后主寻欢作乐(对这一历史瞬间,唐杜牧在《台城曲》一诗中讽刺道,“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接着陈后主与张丽华等妃嫔做了俘虏,张丽华被杨广派人斩于青溪大中桥畔,时年三十岁,真正是“佳人”不在、“玉树歌沉”了。六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朝至此灭亡。作者发出深沉的历史感叹:绝代佳人何在?叹玉树歌沉,十里秦淮波荡月。此上联按语义节奏可切分为三个分句,前两句议论、抒情,结句写景,以景语结情语,寓情于景,创造出寂静凄清的意境。真是“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这寂静无声的月亮曾见证过秦淮河的繁华香艳,曾见证过发生在秦淮河畔的那一幕幕,如今那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而这月亮还是依然默默地、“无声”地照着这秦淮河水。以月亮的无声、无情,反衬人的深深的历史感慨、历史之痛。这叫以景衬情。

  “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是指以景物传达、折射、暗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达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作为诗人的苏振学先生,深谙此道。

  下联转入正题,写李香君。李香君是明末秦淮名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以后,李香君便闻名于世。李香君虽出身卑贱,但她却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为了忠于自己的情郎,而以死抗争权贵的逼婚,头撞栏杆,血溅绢扇绽桃花(“桃花血染”),表现出忠贞节烈的个性。而她受人仰慕,不在其花容月貌,而在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爱国心和高尚的情操。她生逢王朝更替、奸人当道的乱世,却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愤世嫉俗,眷恋故国,秉持民族节操。她临终之时留下遗言,托人转告情郎侯方域: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这样的爱国名媛,不值得名垂青史、永受后世敬仰吗?所以作者说:千秋竹帛墨生香。

  从全联的构思看,上联先从反面加以衬托、对比,下联从正面对主人公予以歌颂赞叹:“绝代佳人何在?”像张丽华那样的“亡国尤物”,早已化作历史的粉尘,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不复存在了;而李香君却“满腔正气永存”,她的名字将永垂史册,“千秋竹帛墨生香”。这样,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李香君的崇敬赞美之情,这也代表了广大读者的共同心声。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0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