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丘逢甲歌颂郑成功名联<?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台湾台南明延平郡王祠里,有一副歌颂郑成功的名联:
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异族出境,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由于它概括了郑成功十七年抗清斗争和驱逐荷兰恢复台湾的伟大业绩,近年来海峡两岸书报杂志也广为介绍。但这副对联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现谈点个人看法。
第一,对联的作者是谁呢?有说是丘逢甲题的,见之不少书报。又有说是唐景崧题的,如张宗洽等编《风流千载忆延平》(一九八二年福建版)、肖望卿等《古今名胜对联选注》(一九八三年北京版);又有说是唐、丘合题的,如李絮非《台湾》(一九四五年商务版),李旭《郑成功》(一九四六年青年版);还有说是沈葆桢题的,如郑成功故乡福建南安县政协《台湾郑成功楹联二则》(《南安文史资料》一九八零年第一辑)。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安徽人民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丘逢甲《岭云海日楼诗抄》(增订本),这版本是以丘氏手稿为依据,选有这副对联,题目曰《郑成功庙联》;在附录中,还有丘的长子丘琮(字念台)写的《丘公逢甲年谱》,也列举了这副对联。可以证实,作者是丘逢甲,而不是他人。
第二,这副对联原为三十字,怎么以后增至四十四字,并有七个字改动(即“别开生面”改为“顿生颜色”,“异族”改为“外夷”,“语”改为“愿”呢?一九四六年记者何敏先去游览,晋谒了延平祠,在他的专著《琢游台湾》里,有这副增改对联:
由秀才封王,拄持半壁旧河山,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
驱外夷出境,开辟千秋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还见诸同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编《台湾指南》中。这增加和修改是在何时,出自何人的手笔呢?目前尚未见过这类的资料,但有二种可能:一为丘逢甲自己的手笔,在他离台之前;二为他人手笔,则在他离台之后。第一种可能性较大,我们从他以后颂吟郑成功,自己心怀复台壮志的诗作看:“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有感·书赠义军旧书记》)“英雄愧说郑延平,目断残山一角青。何日天戈竟东指?誓师海上更留铭。”(《追忆旧事·次韵遥答》)“重整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羊城中秋》)不论其思想、气势、笔调,同对联是一贯的,故可能为他自己增改的。
第三,现在介绍这副增改的对联,怎么经常出现少数的字词有出入呢?例如《丘逢甲联赞郑成功》中,把“拄”写为“主”,“河”写为“江”,“生”写为“增”,“开”写为“自”,“世界”写为“事业”等;又如《台湾诗人颂郑成功的楹联》中,把“中国”写为“今日”,并在“才”字后添“而”。“夷”字后添“以”,等等。这些字词增删出入的原因,是因为这副对联不见了,记忆或口传有误,多数是同义字、近义字,书报排版有误;或联系当前实际随意修改,故有所出入或加字。笔者的意见,以前面列抄的为准较好。
丘逢甲说:“保台之举,日人平山氏比予为郑成功,可愧也。”(《追忆旧事》夹注)但台湾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把他看为郑成功一样的英雄,至今台北公园二人铜象屹立,因为他们二人的光辉业绩相同,都是为了收复台湾故土,维护祖国统一。可谓英雄题联颂英雄。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0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