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春风度玉关——左宗棠的丝路楹联

 2023-11-04  阅读 0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被破格敕赐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其督办西北期间,题联甚多,楹联著述有《联语》。

光绪帝说:“大学士左宗棠,学问优长,经济闳远,秉性廉正,莅事忠诚。”“穆宗毅皇帝深资倚任,畀以疆寄,洊陟兼圻,授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运筹决胜,克奏肤功。简任纶扉,优加异数。朕御极后,特命督师出关,肃清边圉,底定回疆,厥功尤伟。竭谋赞画,悉协机宜。”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1983年8月,王震曾对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说:“史学界最近作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左宗棠做出了正确、客观的评价。这对海内外影响都很大。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公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解放初,我进军新疆的路线,就是当年左公西征走过的路线。在那条路上,我还看到当年种的‘左公柳’。走那条路非常艰苦,可以想象,左公走那条路就更艰苦了。左宗棠西征是有功的,否则,祖国西北大好河山很难设想。”

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不出几年工夫,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湘军所到之处所植的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被后人所称的“左公柳”。左宗棠的部属杨昌浚,见道旁柳树成林,有七绝一首:“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足登实地 眼望高天

《清史稿》:“宗棠事功著矣,其志行忠介,亦有过人。廉不言贫,勤不言劳。待将士以诚信相感。善于治民,每克一地,招徕抚绥,众至如归。论者谓宗棠有霸才,而治民则以王道行之,信哉。”

忧国忧民情怀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左宗棠身上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慷慨的舍己为公之心,自觉的社会责任感,痛切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社会变革信念。如左宗棠题甘肃兰州总督署后园菜圃门联:“闭门种菜;开阁延宾。”意思是于公务之余暇不是关门闭户浇园种菜,就是开阁敞楼迎客延宾。题兰州槎亭:“八月槎横天上水;连畦菜长故园春。”意思是天上如期来往的船筏在天河中来来往往,地上一畦一畦的蔬菜长势良好如同家乡的春天。八月槎,典故名,传说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后借喻如期来往的船。左宗棠平时生活很俭朴。他在任陕甘总督时,常常亲自灌园种菜。还曾把总督衙门后花园开放数月,供百姓游览。

题甘肃兰州拂云楼:“积石导流趋大海;崆峒倚剑上重霄。”意思是黄河绕积石山脉奔流向大海,崆峒山似宝剑直上九重霄。联语中“导流”比喻黄河绕积石山脉从西咆哮奔腾而来,以“倚剑”形容崆峒山高耸陡峭。这副联语隐含“流水虽巨,但大海更阔;山峦虽高,但天空更广”之意,以海阔天高自喻胸襟,豪迈磅礴,志比海洋,气冲霄汉。题拂云楼侧联:“地有百区皆近水;室无一面不当山。”意思是这个地方各个区域都挨着水,房屋四面八方都是山。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激励自己清廉似水,清高似山。

题甘肃酒泉亭:“甘或如醴,淡或如水;无即学佛,有即学仙。”上联说泉:或者如甜酒一样甘甜,或者如白开水一样清淡;下联说酒:没有酒就要学佛,有了酒就要学仙。

他在驻节甘肃平凉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不见古人真恨晚;力当时事莫辞难。”意思是虽然看不见前人怨恨自己生得晚,但是直面当前的国内外大事不会因为困难而推辞。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决心。


风调雨顺 海晏河清

胡林翼曾极力称赞说左氏“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才智超群,必成大器。

左宗堂集句题甘肃兰州澄清阁:“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意思是即便是万重山也挡不了我观看这中秋的月光,千年之后又看到了黄河变清澈了。世人常以黄河难清比喻难办之事,但是左宗堂居然说“复见黄河清”,表达了他直面困难的决心和气魄。立意高远,胸襟开阔,气势恢宏,是写景抒志自喻襟怀的佳联,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题甘肃兰州瑞谷亭:“五风十雨岁其有;一茎数穗国之祥。”意思是气候风调雨顺大有岁月,谷物一茎数穗国家祥瑞。

左宗棠在兰州时,组织动员民众开凿了一个饮和池。饮和池在当时起着滤清浊水,美化环境的作用,兰州的老百姓都希望能喝上饮和池的水。题甘肃兰州饮和池:“空潭泻春,若其天放;明漪绝底,饮之太和。”意思是澄澈的深渊流淌着春水,由它放任自然。明净的涟漪极端美好,喝下太平和合。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洗炼》:“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二十四诗品·精神》:“明漪绝底,奇花初胎。”《庄子·马蹄》:“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朱熹本义“太和,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题甘肃酒泉湖励清亭(水亭):“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三国时曹操禁酒甚严,对人讳说“酒”字,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尚书郎徐邈私饮沉醉,对人称“中圣人”,犹言“中酒”。上联借“中圣人”代指醉酒,并以比喻水清澈。下联化用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读此联,给人以酒泉之泉为酒般浓香飘溢的美感。

他在任陕甘总督期间,很重视西北的教育事业,因为当时的甘肃省辖今宁夏、青海河湟地区、新疆乌鲁木齐、哈密一带以及今甘肃全省,由于地域辽阔,路途遥远,当时的交通非常不便,加之考试花费较大,大多读书人又家境贫寒,拿不出盘缠。这样使甘肃有资格参加乡试的士子,只有十之一二有能力费巨资到西安参加乡试。绝大多数的甘肃士子虽皓首穷经,饱读诗书,却始终无力参加乡试,只能终老乡野,抱憾而死。这种况状,对甘肃士子极不公平,既制约了他们通过科考入仕的机会,也严重影响了清廷在甘肃延揽人才的政治策略在甘肃的执行。看到这种情况,作为当时陕甘总督的左宗棠,请求甘肃乡试与陕西分闱的奏请得到了清廷的批准。光绪元年(1875年)由刑部主事腾烜、道台曹炯主持向全省各地募银51万余两,在兰州城西北角海家滩(今兰大二院)建成甘肃贡院。左宗棠为贡院所题的楹联是:“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上联“万余卷”,是虚指也是实指,参加首次乡试的人数共3000余(比以往增加二三倍),每人三份试卷,合起来约万余。紫芝比喻贤人。朱草是传说中的一种红色瑞草,古以为祥瑞之物。此处紫芝、朱草均指有用的人才。下联“五十年事”,指1826年左氏首次参加科举考试时是一贫士,“日有粗粝两盂,夜有油灯一盏”。又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才于1832年应本省乡试中第18名举人。次赴京参加会试均落第而归。“攀桂”,科举登第谓之攀桂。黄槐,即槐花黄后。旧时乡试在夏历八月,此时正是槐花黄后的季节。此句是说三次参加会试。此联先写眼前新事,后写先时旧事,新旧相联,均与贡院有关,甚为得体。

题甘肃某戏台:“都想要拜相封侯,却也不难,这里有现成榜样;最好是忠臣孝子,看来容易,知他做几许功夫。”这是他劝人向善之作,虽然有些幽默,但是措辞通俗,用意深长,平易顺和,寓意深刻,发人深省。上联说要成就一番事业,舞台上演出看来容易,实际上并不那么顺手得来;下联是说,经过艰苦奋斗,下一番苦功夫,才能有成功成名的可能。

题青海西宁风神庙:“律协静条鸣,试看豹驾螭骖,作雨成霖,都承清景;化行知草偃,听罢胡笳羌笛,阜财解愠,更谱虞琴。”传说风神怀抱琵琶作弹奏状,象征“风调雨顺”。“律协”指音乐节奏和谐,旧以音律指好的气候和年景。上联由节奏和谐的美妙音乐展开想象,幻化出古代传说中“豹驾螭骖”神游天国并喜降甘霖的感人情景,将此归于当时国泰民安。“化行知草偃”以草遇风倒伏喻百姓受教化。“阜财解愠”,相传虞舜所奏琴曲《南风》而得,即使财源丰厚,怨恼消除。下联进一步展现大自然的和谐和对天下大事、物阜财丰、百姓安定的美好祝福。联语以宏伟瑰丽的想象,精彩飞动的语言,把神话中的事物与自然景物点化作奇异的艺术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作者把当时这座相对荒凉的地方描写成了江南乐土,在当时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但是他通过联语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现了左宗棠的爱国思想。


金戈铁马 羌笛胡笳

左宗棠在1870年代、1880年代力排李鸿章等海防派重臣之议,抬棺西行,收复新疆。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给整个世界。”

左宗堂题甘肃兰州碧血碑:“一抔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意思是一抔黄土的荒坟埋葬着英魂伟魄,百尺高楼的丰碑铭刻着烈士的碧血丹心。

在平定西北,收复新疆失地的战斗中,左部不少将士战死沙场。为了纪念他们,左宗棠在西北许多地方修建了昭忠祠,并亲自题联,颇有特色。在新疆乌鲁木齐修建昭忠祠并题一联:“日暮乡关何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上联集自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下联集自王翰《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左氏将这两句巧加集合,上句诉“悲”,下旬写“壮”,在对死难将士深情凭吊之同时,又对他们视死如归、报效祖国的精神予以赞颂。残阳西斜,大漠寂寂,远来的征人却永远永远地别亲离友,埋骨他乡。亲人在哪里,何处是故乡?在兰州修建忠义祠,则题有:“浩气壮山河,马革归来成烈死;大名光史册,豹皮常在想英风。”意思是浩气壮山河,马革裹尸英魂归来,烈士永垂不朽;大名光史册,人死留名豹死留皮,豪杰英风常在。再看题甘肃会宁昭忠祠:“百战树功名,跃马横戈,豺狼丛中争效命;千秋怀义烈,刑牲击鼓,麒麟冢畔与招魂。”意思是赤胆忠心的身经百战的烈士们建功立业,跃马横戈,斩杀豺狼,为国效命;我们千秋万代感怀大义英烈,供牲奠酒,击鼓燃香,麒麟冢畔扬幡招魂。还有题青海西宁昭忠祠:“黄流东注,湟水南来,任浊浪纵横,百折终须趋巨海;胡笳勿悲,羌笛休怨,识灵旗恍惚,千载犹闻诵大招。”意思是黄河向东注,湟水朝南流,任它浊浪纵横,终究百折不回地奔向大海;胡笳不要那么悲伤,羌笛无须那么哀怨,认识灵旗恍惚,千年万载仍然可以听见“诵大招”。

挽阵亡将士:“热血化红磷,羌塞之低,吴江露冷;忠魂归白下,秦淮月暗,楚地风骚。”上联说烈士的热血洒在沙场,化作燃烧的红磷,使得从西北至江南惨云低坠,玉露凋伤;下联说烈士的忠魂归至南京,在桃叶渡入长江的秦淮河中影印的月亮,也蒙上了暗淡的云霭,似闻屈原的《楚辞》在歌颂着阵亡将士。

题陕西西安两湖会馆:“百二关河,十年征戍;八千子弟,九塞声名。”百二关河比喻山河险固之地。九塞,指古代的九个要塞,即九个险阻的地方。泛指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这九个古中原长城要塞。

左宗棠这些联语一方面表达了“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艰辛,一方面又表达了“忠义薄云天”的精神,以此来慰忠魂于地下。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1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