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一副写秋天的对联:
长空如画雁题字;
峻岭留白叶入诗。
深深地把秋意刻在空中,融入画中。不由得使我在现实与图画之间几经转换,感慨万分。
“长空如画雁题字”首先由实入画,从现实世界描写秋景,长空万里,秋高气爽,夕阳近山,大雁南飞,或人字或一字,从地面上看去,宛若一副优美的图画。然后由画写实。确实是一幅画,画面有高山流水,长空大雁。大雁斜斜的断续行列,如同图画的题跋,几行人字飞去。转换到现实,大雁南飞,如秋色在天空的题字,显示秋天的到来。相配蓝天白云,更显秋高气爽。“峻岭留白叶入诗”,却是写画,国画有一种手法称为“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在画上看,崇山峻岭之间留白,而黄叶飘零而下,如诗一般的秋意,好似诗人轻吟。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白居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更有作画者喜题诗,而落叶杂入诗间,是另一种形式的叶入诗。
另一层意思是写实。现实的秋天也是天气由热而转凉,山岭也因为天气由绿变黄变无色,由多姿多彩变为空枝冷石。远望群山,原有的苍翠已化为青白,与长空相应,白多绿少,更有留白之感。天气又不再炎热,诗人悲秋,见黄叶飘落,感生命凋零而诗兴大发“《唐?孔绍安?落叶》:“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该联的点睛之笔在“叶入诗”三个字,“叶入诗”三个字足以体现秋之神韵。如果说“雁题字”有拟人化的生动,“叶入诗”则是对主题的升华。对秋天的描述,古人题的诗词上百首,各自风味不同,有“叶”的占大多数。《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依据平仄查验,此联的最大弊端是“雁”字不合律。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按照“一三五不论”,勉强合律。按照“五必究”理论是出律的。但是此位置的“雁”是大雁南飞的寓意,不可变通。换成其他字会降低美感,丢了秋天的味道,因为只有雁飞才会有“一”字或“人”字。写成别的动物会失去普遍意义。词不达意,意境为先。古人云“不以平仄伤绝句,”唐诗宋词都是千百年来流传的经典文学,历代的诗人词人也都是遣词用字的高手,能够用最简练传神的字、最抑杨顿锉的平仄表达出应有的意境,那么诗人词人会不会“因词害义”呢?从《将进酒》这个词牌名的诞生,我们就知道了平仄是怎么回事。它只不过是因为某一首词写得特别好而后人效仿写同名的词。《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为李白在长安被放逐以后所作,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所以说格律是可以跨越的。并不是不得不遵守的规范,假如你自己将某一首词写得特别好而引来众人克隆,那么你的这一词牌就会成为一个特定的词牌,你在其中用的音调也会成为这个特定词牌的“平仄”。其实这些都不难理解。
由此引发了另一个话题,为什么古人的诗词流传千年?现在的对联每天写出上千副,却石沉大海,销声匿迹?因为我们只顾创作,而忽视了对联的研讨。没有研讨就没有提升,就拿不出领袖联坛的词句。所以我们要扩大研讨范围。在联句选优的同时,大量开展联评联析。既有利于对联质量的提升,引导对联作者学习进步,更多的是多处引用,扩大影响力。以互联网统计,每天产生的对联某一个群就多达百副,全国总计几千副以上。我们楹联家们不应该写完就算了,应该把它们推广出去,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用它们歌颂生活,激励斗志,繁荣文艺。山东省临清市楹联学会一直推崇“楹联大家评”,把写好的对联发到群里,大家批评指正。请著名联家黑龙江的孙福奎做联评。并加以推广利用。更开展了对明代诗人谢臻的对联征集和联评活动,并加以推广。济南市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清嘉庆九年(1804年)夏,山东提督学政、历史学家刘凤诰描绘济南风光的著名对联。经过充分的宣传利用,不再仅仅是描写大明湖的风光,却成了济南的名片。
河东流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对征联作品进行研讨提升的运动,主旨:为了加强运城楹联人之间的交流,提升征联作品的质量,落实《关于持续做大做强当代楹联河东流派的决议》,向“强化特色、差异发展,面向大众、勇攀高峰”的流派发展目标努力,特组织本次活动。乔应甲是明朝中后期的人物,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人称“乔阁老”。著名对联“花间明月松下风,输我北窗一枕;路上红尘江中浪,任他南面百城。”对乔应甲的对联进行评析,对乔应甲的对联进行研讨,将是此次活动的重点。
在此,我呼吁广大楹联家:在进行创作之余,多写些联评,多进行研讨。多处引用推广,多方位提升。把我们优秀的对联推出去。把明珠挂得高高。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1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