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古今对联集粹》简介

 2023-11-14  阅读 0

作  者: 主编

出 版 社:

  • 出版时间: 2008-10-1
  • 字  数:
  • 版  次: 1
  • 页  数: 288
  • 印刷时间:
  • 开  本: 16开
  • 印  次:
  • 纸  张:
  • I S B N : 9787563424801
  •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

实用对联,鉴赏名联。
  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生育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宅第对联,行业对联,拥车对联,风景对联,名胜对联,妙趣对联,修养对联,讽谕对联,名作对联。

目录

一、对联知识
 对联的起源
 选择对联的秘诀
 选择横批要贴切
 张贴对联的窍门
 写好对联的方法
 对对联的方法
 春联的书写和张贴
二、春节对联
 四言联
 五言联
 六言联
 七言联
 八言联
 九言联
 十言联
 十一言联
 十二言联
 十三言以上联
 农家春联
 机关团体春联
 军伍春联
 工交厂矿春联
 教育科技春联
 体育春联
 医疗卫生春联
 商贸春联
 子鼠年春联
 丑牛年春联
 寅虎年春联
 卯兔年春联
 辰龙年春联
 巳蛇年春联
 午马年春联
 未羊年春联
 申猴年春联
 酉鸡年春联
 戌狗年春联
 亥猪年春联
 春联横批
三、节日对联
 元旦对联
 元宵对联
 三八国际妇女节对联
 植树节对联
 百花节对联
 清明节对联
 五一国际劳动节对联
 五四青年节对联
 端午节对联
 六一国际儿童节对联
 七一建党纪念日对联
 七夕节对联
 八一建军节对联
 教师节对联
 中秋节对联
 重阳节对联
 国庆节对联
四、婚嫁对联
 贺新婚通用联
 贺春日新婚联
 贺夏日新婚联
 贺秋日新婚联
 贺冬日新婚联
 贺正月新婚联
 贺二月新婚联
 贺三月新婚联
 贺四月新婚联
 贺五月新婚联
 贺六月新婚联
 贺七月新婚联
 贺八月新婚联
 贺九月新婚联
 贺十月新婚联
 贺十一月新婚联
 贺十二月新婚联
 贺闰月新婚联
 贺学界新婚联
 贺教师新婚联
 贺科技界新婚联
 贺文艺界新婚联
 贺体育界新婚联
 贺医务界新婚联
 贺政界新婚联
 贺农界新婚联
 贺工界新婚联
 贺商界新婚联
 贺军界新婚联
 贺旅居异地新婚联
 贺娶媳联
 贺娶孙媳联
 贺嫁女联
 贺嫁孙女联
 贺嫁妹联
 贺嫁侄女联
 招婿用联
 贺再婚联
 贺续、复婚联
 贺同学结婚联
 贺兄弟同日婚联
 贺兄妹同日婚联
 贺夫妇同龄婚联
 贺夫妇同行婚联
 贺夫妇同姓婚联
 贺父子同日婚联
 贺婚寿同日联
 贺丧后新婚联
 贺乔迁新婚联
 贺邻居婚联
 贺男小女大婚联
 贺老年婚联
 其他特殊婚联
 基督教婚联
 日期婚联
 节日婚联
 洞房婚联
 厨房婚联
 大门婚联
 礼堂宴厅婚联
 重门婚联
 内门婚联
 后门婚联
 祖父母房婚联
 父母房婚联
 兄弟房婚联
 姊妹房婚联
 厅堂婚联
 客房婚联
 书房婚联
五、生育对联
 贺生子通用联
贺春日生子联
贺夏日生子联
贺秋日生子联
贺冬日生子联
贺双生子联
贺生女联
贺生孙联
贺生曾孙联
六、贺寿对联
男女通用寿联
庆百日联
庆周岁联
十岁联
二十岁联
三十岁联
四十岁联
五十岁联
六十寿联
七十寿联
八十寿联
九十寿联
百岁寿联
双寿联
双寿纪月联
男女分月寿联
外祖父寿联
外祖母寿联
岳父寿联
岳母寿联
舅父寿联
舅母寿联
祖父寿联
祖母寿联
父亲寿联
母亲寿联
师父寿联
师母寿联
亲家寿联
邻居寿联
僧家寿联
道家寿联
政界寿联
军界寿联
学界寿联
商界寿联
工界寿联
农界寿联
医界寿联
名人贺寿联
寿幛
专用寿联
七、丧葬挽联
通用挽联
通用挽联横批
丧用特殊挽联
丧用特殊挽联横批
挽男联
通用挽男联横批
挽女联
通用挽女联横批
各种专用挽联
名人挽联
八、宅第对联
建筑新房联
新居通用联
新居宅第分类联
乔迁联
九、行业对联
 农村用联
 马棚联
 牛栏联
 猪舍联
 鸡舍联
 兔舍联
 饲养专业户联
 工厂用联
 乡镇企业通用联
 面粉厂、磨坊联
 汽修厂联
 造纸厂联
 印刷厂联
 印染厂联
 制药厂联
 预制厂联
 发电厂联
 灯泡厂联
 电镀厂联
 自行车厂联
 火柴厂联
 玻璃厂联
 酿酒厂联
 种子站联
 砖瓦窑厂联
 林场联
 果园联
 商业通用联
 开业贺联
 服装店联
 鞋帽店联
 绸布店联
 纺织业联
 刺绣业联
 ……
十、拥军对联
十一、风景对联
十二、名胜对联
十三、妙趣对联
十四、修养对联
十五、讽谕对联
十六、名作对联
十七、古今趣联
十八、名寺对联

书摘插图

一、对联知识
 对联的起源
对联(又称楹联、楹帖等),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是用汉语描述客观事物、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诗、词的某些特点,但比诗、词更精炼、更工整,也更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它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特有的形式,也是汉族文学艺术中独有的一大艺术特色。
汉族语言不同于其他民族语言,其他民族语言很难作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千百年来,它一直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欣赏,也日益为国内外汉学家所重视。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它已流传许多国家和地区。
对联,一般是用古典艺术语言造句和修辞的,所以它十分典雅、精炼、优美。它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或状物写景,或咏物言志,或抒情寓意,或缅古叙怀,或扬善抑恶等。同时,它又是与书法揉合在一起的综合艺术,两者互相映衬,更显出一种神彩飞动、瑰丽典雅的艺术美。
对联讲究炼字炼意,作者常用精练的文字、巧妙的构思以及画龙点睛的手法,为读者创造出感情丰富、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意韵浓郁的各种作品,因而,它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迪。思想健康、艺术精巧的联语,更是经久不衰,耐人品尝,永放光彩。
许多联语,不但和诗、词同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和审美意义,而且富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它与诗、词相比,能赢得更多的读者,使用的范围也更为广泛。
从对联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
我国对联的形式,其渊源极为久远。早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雏形的对句。例如《易经·系辞》中,就有这样的句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又如《老子》中,亦有类似的句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知,前后相随。”这些对句(或称偶句、对仗句),尽管对得还不工整,但对偶形式已开始萌芽。这对以后骈文、律诗和对联的创作,却具有渊源关系。
  ……

书摘与插图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80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