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慎子楹联校注凡例
万慎子以联鸣,载誉蜀中,而其联固未尝梓行矣。身后稿散,寻觅无从。然远近相传,口耳授受,乡里故旧,或辑而录之。1949年,陈禄庄从乡人曾绍周手写本中选抄其以为“箐华”者,成《万斐成先生联稿撷晶》, 1987年,杨廷举访得; 1920年代,其门人叙永郑秋岷选辑类纂《山憨山房楹联类抄》,1984年,叙永杨体仁自成都于其子郑容若家访得。是皆民国故物,兹以为底本,注而刊之。
一、次第、异同。所辑诸联,统一编号。志以阿剌伯数码,曰“第x联”。一题而多联者,别之以“副”,而于文中以“其x”标志之。引用,则作“第x联第x副”,以利查找。
二本间有雷同,例得重出,以存底本原貌而利对勘。
一、校。底本所载,辗转传抄。鲁鱼虫亥,岂无错讹?用得校勘。校必从慎,诸可改可不改,概仍其旧;凡所校、改,例出校记,说明依据、理由,且保留原字于圆括弧内,而植所改于方括弧中。至于明显错衍,则迳行订正,然亦存其原字于圆括弧内焉。
一、题。考镜源流,阐说主旨。
一、注。标点断句,明其句读;正音释义,识其训诂;注文笺识,悉遵文献。偶有新说,必也考察厘定,道路之言,未敢引录。生字僻字,予以注音。别体异体,沿而不改,惟加注其本字。
一、附录。向楚先生谓“慎子诗近古乐府。”今可见者,唯泸州市图书馆藏《南昌旅次怀人诗》一卷;又民国《叙永县志》所收《李锦湘宅赏紫牡丹》四首,兹并前贤吴虞、温翰桢先生等有关诗、文,并方志本传以为附录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