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峨眉山诗词楹联赏析》序言

 2023-11-14  阅读 0

诗词和楹联,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是异曲同工的姊妹文学。楹联是以骈文对偶句和诗词中对仗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诗词、楹联在文学上用以状景叙事,抒情寓意,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既意深含蓄,又咏唱韵味,对偶工整,平仄交替,铿锵上口,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千古流传不衰。诗词、楹联还是与书法揉和在一起的综合艺术。

峨眉山为普贤菩萨行化道场,深邃的佛教文化,绚丽多姿的自然奇观。曾感召了不少古代皇室臣僚、社会贤达和高僧大德。引众多文人雅士、近现代伟人徜徉流寓,咏诗撰联,翰墨飘香。

唐太宗李世明,明太祖朱元璋,清康熙帝留有吟咏峨眉的诗、联。诗仙李白登峨眉山时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篇,《登峨眉》成为历史上第一首正面描写峨眉山的千古绝唱。诗圣杜甫,在《赠别郑炼赴襄阳》《寄司马山人十二韵》诗篇中,深情地表达了情寄峨眉的胸怀。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骆宾王、陈子昂、岑参;宋代的苏东坡、范镇、陆游、范成大、魏了翁;元代的黄镇成;明代的翰林博士方孝儒、《牡丹亭》作者汤显祖、辞赋家杨慎;高僧贯休、齐已、广济、可闻,与峨、怀古、元温、普洁、德坚等。吟咏峨眉的诗词、楹联,流传千古。

清康熙年间进士,嘉定知府窦容恂祖孙三代五人,先后游峨,吟诗书联30余首(副)。清乾隆年间进士,吏部员外郎李调元,登峨揽胜,写下诗词36首。清人谭钟岳,久游山寺,留下诗词46首。清光绪年间进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畅游山寺,写下60余首诗词。清光绪年间进士,翰林学士赵熙,独钟情于峨眉,五游峨山,久居山寺,写下诗词、楹联250余首(副),是历代吟咏峨眉诗词、楹联最多的人。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新中国领导人朱德、陈毅、黄炎培、郭沫若,著名文学艺术家田汉、阳翰笙、黄宾虹、张大千……宗教界领袖赵朴初,高僧果玲、遍能,台湾著名教授、诗人黎泽林、余光中……等等。吟咏峨眉的诗词、楹联,把天下名山之神韵描绘得淋漓至尽。

在描写峨眉山的诗联中,有的是诗中有联,联中有诗,长联中即含有四言、又有五言或七言诗,律诗中也有联。伏虎寺里有一副康熙楹联:“宿世身金粟,初因社白莲。”即康熙帝赠给伏虎寺的一首五律的前二句,后为“瞻以神八万,接引路三千。果结菩提树,池分阿耨泉。无生能自悟,雨似散花天。”不仅诗的前二句成联,三四句、五六句又各是一联。康熙帝的这副楹联,寺僧早刻匾悬挂至今。

唐代以前有关峨眉山的诗词今已鲜见。唐以来,已见咏颂峨眉山的诗词有2000多首,楹联数百副,数量众多,脍炙人口。古往今来,峨眉山水之风韵,诗联富有之情操,游者为之神奇,读者为之吟赞。峨眉山可谓是我国古典文学诗词、楹联的宝库。

峨眉山以其悠久的佛教文化历史,绮丽的自然风光,傲视群雄,享誉海外。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为弘扬佛教文化,展示峨眉秀美山川,让朋友们更加了解认识峨眉山,在众多诗联中采撷,集成诗词400余首,楹联400余副,陆续推荐给广大博友,借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诗联中感悟自唐以来1400余年的峨眉山情怀。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80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