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乡村记忆中,每年腊月底,四野里白雪茫茫,草木萧瑟,村前的小河泛着清凛凛的水光。就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年少的我总会看见三三两两的乡亲们袖着双手,胳肢窝里夹着红纸,嘴里哼着流行的地方戏,脚步轻盈地迈过村头那座小桥,一脸希望地走进我家的小院,我知道这些人是来找我父亲写春联的。
父亲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他的一手毛笔字在村里是叫得响的,加上他又当过十年多的村干部,乡亲们认为,找他执笔写春联,是再适合不过的一件事。
为了不负乡亲们的信任,父亲往往在几天前就要备好笔墨和剪刀,还有一本厚厚的楹联古籍,那古籍上面排印的都是一些吉语瑞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心生暖意。看着乡亲们纷至沓来,父亲大老远地就同他们打招呼,像迎接亲戚一样把他们迎进屋里。
开始写春联了,父亲站在方桌前,凝思片刻,挽袖举笔、蘸墨、运腕,那只狼毫笔刷刷地在纸上流动,像一叶轻舟,顺水直下,笔锋过处墨光闪闪,仿佛一支长剑,划过长空,春联写就,墨迹未干,父亲就把它放在地上晾着,不一会,各式的春联便摆满了整个堂屋。和煦的阳光透过门窗照射到那满地的对联上,红彤彤的色彩反射到角角落落,映红了乡亲们欢乐的脸庞,也映红了父亲那张满是皱纹却溢满喜气的脸。
我们家房屋门上所贴的春联内容,全部由父亲自己编写,绝不照抄那本发黄的楹联书上的。父亲所编的春联没有生僻词语,少见引经据典,但文风素雅清淡,词句朴实自然,所撰之联或农事,或家景,或回顾或展望,都是亲身经历亲自所盼,一字一句,发自肺腑,如泉水自然流淌,让人倍感亲切,记得农村刚刚实行责任制那年,父亲为我家堂屋及侧房分别撰写一副对联:一飞脚踢去穷气,两扣手扳回财神;责任制连着万人心,好日子引来千家笑。那锵铿有力的字句掷地有声,一种喜悦之情和昂扬之气跃然纸上,对联贴出后,过往乡亲无不拍手叫好。
父亲还有一个习惯,每到大年初一各家各户的春联贴出后,父亲总会牵着我的小手在村子里转悠,每经过某一家,父亲便会停下步子,看看人家的春联用的是什么字体,内容是啥。有时,他会指着某联某字对我说:ldquo;儿子,你看这字写得多好!rdquo;或者说,ldquo;这副联境界真高!rdquo;语气中透着羡慕之情。有一回,在村东一位退休老干部家门前,我和父亲看见这样一副春联:ldquo;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rdquo;父亲默念一遍以感慨的口气告诉我:ldquo;这是大清名臣曾国藩的名言,人啊,求的就是个清静之趣啊!rdquo;父亲的话让我一脸懵懂。还有一次,在另一户人家,父亲看到一副长联后,扑哧一声笑了起来。那对春联是这样写的:放千枝爆竹,把穷鬼哄开,多年来被这小奴才扰累俺一双穷手;烧三炷高香,将财神迎进,从今后愿你老夫子保佑我万贯缠身。父亲指着眼前尚散发着墨香的春联,开心地说:ldquo;真是一副最有个性的对联啊!rdquo;
如今,父亲已病逝多年了,在以后的春节里,乡亲们贴的春联全部改成了印刷体,既省事又方便。但是,作为我,一到春节贴春联时,心里便有一股浓浓的怀念之情,这不仅仅是怀念父亲,更怀念父亲在世时,为乡亲写春联时那份浓浓的氛围hellip;hellip;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202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