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留聚题三门峡六县市区楹联简评
01
题渑池县
楹联
斯处有文承其厚,仰韶肇始,陶彩溯源,犹有雪泥鸿爪,故国盟台,修养一书堪裕后;
今朝看物竞其华,古道传薪,酒香载誉,喜看杏柿富农,铝煤兴县,辉煌万丈再拏云。
注:雪泥鸿爪成语出自宋诗人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
郭新华简评:渑池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众多,如何在纷繁的头绪中做到既能删繁就简,又能充分展现渑池不同寻常的古今风貌,本联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作品脉络清晰,以文化传承和物质成就两条线分别展开。上联起笔“文承其厚”,极言渑池文化底蕴之悠久厚重:“仰韶肇始,陶彩溯源”是说渑池是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距今7000--5000年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出土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主要特征,故仰韶文化又享有“彩陶文化”之盛誉。继之“雪泥鸿爪,故国盟台”带出了两则典故,一是苏轼在渑池与其弟苏辙唱和的诗句,一是战国时期秦赵于渑池会盟之事,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上联结句“修养一书堪裕后”,指的是刘少奇在渑池首次宣讲《共产党员的修养》的现代典故,此句实属一肩多任,既是文化传承的素材之一,又起到该简则简、推进时序的作用,对于上下联和整体文脉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堪称功效非凡。下联写渑池的物质成就,一句“物竞其华” 与上联的“文承其厚”对应工整,且表意十分贴切:分别列举了久负盛名的诸如丝绸之路、仰韶美酒等传统项目,更有今天的“杏柿富农”:新农村搞多种经营、发展农副产品而脱贫致富的巨大变化,以及“铝煤兴县”:渑池县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煤炭、铝土矿在其多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远及近、高度概括。最后做结“辉煌万丈再拏云”,显然在说渑池不会停留在已有的成就上,还会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东风,创造更大的辉煌。全联纵横开阖,大气磅礴,选材得当,语义流畅,自对互对皆工,成功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又欣欣向荣的渑池。
02
题卢氏县
楹联
依秦岭两千年不易其名,不改初衷,任双龙湾竞秀,大峡谷飞流,玉皇山拾级堪遥瞩;
瞰黄河数百里犹居之右,犹持厥美,闻货郎鼓留声,教泽碑享誉,土坯屋抒怀可壮吟。
刘邦辉简评:初读此联,张力尤显,文采斐然,似身临其境,一股壮美之气而四溢,一声历史回音而激荡。
为地域而撰联,或择其全貌而述之,或择其能代表地域特征的一点两点而提炼升华,显然此联属于前者。上下两联开头便先声夺人,点名卢氏县地貌特征和历史悠久,一个“依”字,一个“瞰”字便是明证。“不”字、“犹”字的重复既是对语意的补充,同时也凸显了韵律之美。由“初衷”“厥美”生发出其后之分句,其后之分句也是对此二词语的注解。
通观此联,既从眼前着眼,也从时空布局,既有古,也有今。上联言卢氏山河之壮美;下联截取卢氏变迁史上的重要事物而诉说,体现卢氏的人文之美、文化底蕴,“土坯屋”更体现卢氏奋斗之精神。遥嘱”既是对卢氏山河的眺望,也是对未来的希冀;“壮吟”充满了卢氏的蓬勃之精神,体现卢氏三十多万人的昂扬之气。
整联起笔凛然,继之语意加强,再继之笔锋所转,尾句铿锵,有升腾之势。联语动静结合,转折自然,无一丝造作之气。
细嚼此联,堪让人回味,跟随联意,便是对卢氏山水人文的一次探寻。
03
题灵宝市
楹联
襟两京以置雄关,东来紫气,北望大河,气润五千言,河滋三万里;
振百业而兴天宝,苹果溢香,黄金炫彩,香飘中国节,彩耀太平洋。
彭艳梅简评:此联结构严谨,语言生动。上联起句“襟两京以置雄关”从古代灵宝特殊的地理位置进行精确刻画。“气润五千言,河滋三万里”又从道德经的影响进行描述,定位精准,契合度高;下联刻画了现代灵宝的特色发展与影响力,此联整体气脉畅通,大气磅礴,可谓一张灵宝美景人文图。
耕夫视频
,赞161
04
题义马市
楹联
两千年古道穿城过,闻降卒殒楚坑,行宫留轶事,石窟夺先声,犹有秦琼曾饮马;
一百里煤都与日新,看清风山滴翠,银杏树流金,大氧吧铸梦,欲追丝路再登程。
王飞鸿简评:方留聚先生曾在义马工作生活多年,对小城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对这片热土上的勤劳人民怀有非常深厚的感情,此联可谓用情之深。义马因煤兴市,多元发展,号称“丝路古驿、能化新城”,文明城市创建方兴未艾,硕果累累,不但经济建设敢争潮头,环境更宜人居,素有“大氧吧”之称。此联一写史,一写今,有对比,更有联系,尽书义马历史之厚重,犹彰对义马的明天寄予期望。上联涵盖义马历史起源、位置优势、文化古迹,脉络清晰,绵延千年;下联点明义马主业、转型发展,以及环境成就,期望殷殷,再启新程。整副联对仗工稳,气韵流畅,一气呵成,让人顿生对义马的倾慕造访之意,这也是方留聚先生长良苦用心之所在。
05
题湖滨区
楹联
大坝锁黄龙,看碧波荡漾,天鹅栖舞,游客逍遥,归棹悠扬,再看涧水飞诗韵;
先人留胜迹,喜木栈道危,古渡口闲,车马坑久,钟鼓楼远,尤喜上阳成御园。
王西川简评:上联着墨于景色,描述了三门峡大坝建成后形成的美好景象,开首“锁黄龙”浓缩了建设大坝的壮举,使人看到了平湖荡漾碧波,天鹅栖息飞舞,游人逍遥自在,画船启棹巡游的和谐美好画面,富有诗情画意;下联侧重于历史,历数了湖滨区具有代表性的人文胜迹,截取木栈道、古渡口、车马坑、钟鼓楼这些富有岁月意蕴的具象,凸显其丰富厚重。在表现手法上,上下比皆首句总领,中节用领字领起四组短语组成排比作分述,结句再用领字递进更丰富主题,布局分明,句式整饬,气脉贯通,中间几组排比句中形容词的运用也为联作生色添彩。
06
题陕州区
楹联
沿崤函古道而行,眺长河流碧,甘山毓秀,谒杜拾遗忧国,姚丞相靖邦,犹有上官父女传佳话;
乘驰骋骏通以至,闻产业兴工,支柱富农,瞻大数据排空,新能源映月,再看此地城乡满彩云。
注:陕州区:工业有五大产业,农业有六大支柱,同时大数据、新能源发展迅猛。骏通,陕州区有骏通汽车。
李进才简评:陕州区,河南省三门峡市辖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陕县撤县设立陕州区。陕州区曾是夏王朝统治中心。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分封焦国、虢国于陕境。西周初期成王年幼,“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这就是著名的分陕而治。陕西省得名亦源于此。
方留聚先生题陕州区联,洋洋洒洒,单比36字,理当跻身中长联行列。一般而言写地方综合联,既要切合地域又要把握脉络,既要追溯历史又要擘画时代,叙事抒情,恣意挥洒,若是没有一定的篇幅和长度,则局促受限难以施展。细细品读此联,方先生多以散句成联,遣词造句,长短结合,务虚写实,错落有致。足见其驾轻就熟笔力劲健。上联一二三分句描写地理特征,说陕州区背倚崤山濒临黄河,崤函古道贯穿东西。四五六分句则将笔墨聚焦人文典故,历史上无论杜拾遗、姚元之,抑或上官婉儿父女,都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下联一二三分句盛赞以骏通汽车为代表的欣欣向荣的陕州区产业形势,工业聚力产业,农业强化支柱。四五六分句突出强调大数据、新能源,阔步走向科技强区的宽广大道。
原本觉得上下联结句平铺直叙,少了该有的奇崛突兀。慢慢咂摸,又大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感觉。尤其是下比结句“城乡满彩云”,了无痕迹地契合了河南省委提出的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三门峡市委提出的打造“五彩三门峡”。作为一副赞美地方的综合联,自当洞悉时代,引领潮流。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69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