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华南、华东一带,尤其是有客家人居住的地区(特别是山区)常常可以发现,每隔五里、十里的乡间大道或山坳、山顶上,总有一道独特的茶亭风景线。这种茶亭不同于公园、纪念场所或别墅附属建筑中的用以装饰和起美化作用的亭子,它是专门给过往行人提供歇脚、休息、乘凉、避风、躲雨的场所,有的茶亭还能给行人提供茶水或山间泉水解渴。茶亭构造比较简单,两边相对开门,室内有木凳或石凳,多数为沙石、砖石结构,外加粉刷,可久经风雨侵蚀。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建茶亭,大都不忘配对联。茶亭对联内容多种多样,短联居多。请先看浙江奉化“休休亭”的两副对联:
行、行、行,行行且止;
坐、坐、坐,坐坐何妨。
为名乎,为利乎,休休且去;
爱国者,爱家者,缓缓而行。
休休亭,据说是蒋介石生母王采玉捐资助建的茶亭,在当地颇有影响。第一副对联上下联分别以“行”、“坐”接连多次反复的手法劝导行人要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语气委婉,给人一种平等、关爱的感觉。用五个“坐”对五个“行”,前三字每字一顿,为三个节奏点,后两字为一个节奏点。上下联彼此动词相对,节奏相同,平仄相反,加上口语化,对得亲切工整。第二副对联用设问口气,奉劝行人不管是为名还是为利,也不管是为国还是为家奔波忙碌操劳,都不要过度劳累,要放下心事,“休休而去”“缓缓而行”,注意劳逸结合。上下联以“爱……者”和“为……乎”分别组成排比句相对,最后以“缓缓而行”对“休休且去”,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在福建省福州市郊的鼓山半山腰,有一名为“半山亭”的亭子,亭外有一短联:
眼中沧海小;
衣上白云多。
全联只有短短十个字,却反映出作者气魄之大,茶亭地势之高。站在茶亭外一看,觉得沧海也显得渺小,衣服上还附满了白云,好像自己就站在白云云层中间。对联用眼中感觉沧海之“小”和衣上“白云”之“多”,衬托出茶亭地势之“高”。尽管对联没有出现一个高字,却给了人们“高”的形象感觉。对联语言精炼,高度概括,对仗天衣无缝。
湖南衡山南岳镇至祝融峰之间的半山腰上,也有一座名叫“半山亭”的茶亭。此亭建于南朝齐梁时代,迄今1400余年。亭外的对联是: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
半山亭是游南岳衡山登祝融峰绝顶必经之地。上联告诉登山者,登上半山亭仅仅是走完了“半途”,要到目的地,还必须继续“努力”向前攀登。下联的“会心”,本为“领悟”之意,此处引申为达到目的地。意即鼓励登山者,要不怕劳累,才能登上绝顶。还隐含了一个真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切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在江西兴国县古龙岗镇的黄堂村山上,有一座建于清末的黄堂茶亭。亭外有一副以“黄堂”冠首的嵌名联:
黄鹤计前程,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
堂山怀去路,怅斜阳古道,暂为杨柳息君鞍。
此联以“计前程”“怀去路”入题,突出茶亭特点。上联中“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一句是化用李白《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中诗句。“迁客”,本指流迁或贬谪外地的官,此处泛指过往客人。“谁管”,休管。“落梅花”,古曲名,即梅花落。上联规劝过往客人不必计较升沉得失的前程。下联中“怀去路”,一是实指,二是告诫过往客人要心怀前景,寄托了作者的希冀与鼓励。“暂”字用得恰切,因为过客只是短暂的停留。
对联恰当地化用了典故,寓意深刻,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堪称佳构。
在湖南某地有一名唤“红茶亭”的亭子。对联是这样的:
红透夕阳,好趁余晖停马足;
茶烹活水,须从前路汲龙泉。
对联以亭名“红茶”冠首,上联扣紧“夕阳”,下联抓住“活水”生发开去。“夕阳”有双关义:一是实写,指傍晚时的落日或晚霞,二是喻人的晚年。“停马足”喻指行人停步歇肩休息。上联规劝行人,即使是夕阳临近,也要趁着余晖抓住时机驻足休息。下联说要用“活水”烹茶,并且要在“前路”注意“汲取”“龙泉”的养分。此处的“龙泉”是以“龙泉“茶水喻指生命的活力,继续前进的动力,激励行人永远向前。
茶亭常常是过往行人三三两两谈心交友或者交流信息、谈天说地甚至无话不说的地方。针对这一情况,所以湖南祁阳某茶亭便有这样一副对联:
后会有期,此后莫忘今日语;
前程无限,向前须问过来人。
这是对行人为人处世的警句。
有的茶亭联,任由作者抒发感慨,或对山水地貌抒情,或对人间万象述评,或寄予某种希望。例如下面几副对联就是从不同角度抒发作者感慨的:
敦煌阳关长亭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广东挹秀亭
酷暑此中消,但期林下清风,常盈我袖;
凉云随荫处,安得人间喜雨,遍洒吾亭。
兰州螺亭
放眼最高层,蠡海任凭人揣测;
置身安稳处,蜗居容得我回旋。
这里再录一副有趣的押韵联:
福州市郊古茶亭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对联一般是不需要押韵的,而这副对联,上联“好”、“恼”押韵,下联“匆”、“东”押韵,念起来顺嘴,听起来顺耳,给人好颂好记的感觉。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0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工作时间: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9090917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