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张东继:书院对联赏读

 2023-11-04  阅读 0


我国书院对联十分丰富,集学术、教育、风光名胜于一体,不仅宣扬办学宗旨、歌颂圣贤、化导民风、启迪生徒智慧,而且渲染山川名胜,为书院增添色彩。有的书院有门就有联,择取若干略作赏读。
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宋·朱熹)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宋·朱熹)
这两联是白鹿洞书院的门联。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东南。为唐代江州刺史李渤所创,北宋初定名为书院。作者朱熹 (1130-1200)南宋理学家,江西婺源人。此二联语言通俗,皆鼓励学子认真读书,努力研练,学习圣贤。第一联用“泉清”“山秀”指出书院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正是“洗砚”“藏书”的好地方,从中勉励学子要珍惜好的环境而勤奋读书。第二联运用比喻,把“日月”比作天地的眼睛,“诗书”比作圣贤的心脏。用以强调诗书的重要地位和读书的重要意义。在写作上用词准确对仗工稳。尤其是第二联,运用类比、衬托手法,以上联衬托下联。语言深入浅出,看似通俗,却蕴含丰富,不愧为大手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此乃江苏无锡市东门苏家弄东林书院联。书院初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元代废为僧舍,明万历卅二年(1604)顾宪成、顾允成兄弟于城东旧址重建。上联说“声”,下联说“事”。联中的“风声”、“雨声”有双关义,暗含政治上的风云变幻。告诫学子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以天下为己任。对联运用反复和衬托的修辞手法,五个“声”和五个“事”反复出现,对音韵、节奏、内容都起了强化作用。上联的“声”是为了衬托下联的“事”,这是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鱼跃鸢飞,活泼泼地;
日华云烂,纠缦缦天。(清·尹壮图)
这是云南昆明五华书院联。作者尹壮图 (1738-1808),字楚珍,云南蒙自人,清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有《楚珍诗集》。上联开头句出自《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接着以“活泼泼地”修饰“鸢飞鱼跃”。寄语书院学子,指出只有像“鱼跃鸢飞”那样自然活泼地学习,灵活而不呆板,生动而不机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联出自 《尚书大传·虞夏传》载《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卿云”义同“庆云”,古谓祥瑞之气。“纠缦缦”,到处萦回舒卷,弥漫布满天空。指明书院为礼乐教化之地,其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如日月光华,如彩云烂熳。对联化用古诗文自然得体,用典恰切,潇洒隽永清丽。
人文古邹鲁;
山水小蓬瀛。(清·宋湘)
这是广东惠州西湖畔丰湖书院联。作者宋湘 (1756-1826)嘉庆进士,字焕襄,号芷湾,广东梅州人。上联“人文”,旧指诗书礼乐等人事文化现象,说此地像邹鲁一样文化兴盛、人才辈出。因孟子生于邹国,孔子生于鲁国,旧时常用“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下联写丰湖的山水,作者以“蓬瀛”作比,“蓬瀛”是蓬莱和瀛洲的简称,传说中的神山仙境。此处用来赞美该地风景的美妙奇特。全联仅十字,借喻恰切,切时切事切地,读来令人击节叹赏。
考古证今,致用要关天下事;
先忧后乐,存心须在秀才时。(清·李彦章)
这是李彦章题广西武鸣县西邕书院联。李彦章(1794—1836),字兰卿,号榕园居士,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进士,由内阁中书历官山东盐运使。道光五年,他出资并劝当地土司捐助建造这座规模恢宏的书院。上联的“考古证今”,意为读书考究过去以验证当今。“致用”,见《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孔颖达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后便用作付诸实用之意。谓真正的致用则要联系实际,关心天下大事。下联“先忧后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的缩语。“存心”见《孟子·离娄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故下联的意思是,读书人要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要像范仲淹那样,有“先忧后乐”的宽大胸怀。全联告诫诸生要鉴古知今,学以致用,先忧后乐,存仁存礼,做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对联善于适时用典,深化主题。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0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