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正文

诗联伴我追新梦

 2023-11-04  阅读 0

诗联伴我追新梦

鲍寿康湖南沅江

习近平主席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我深感这句话贴切准确。回想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的诗教历程,感悟尤深,时常梦牵梦绕,意欲奋起而再追新梦。诗是情感的结晶,是高雅情趣和美好憧憬的舒展。同时她又是对联的母体。如果没有诗词对联的品读和研习,就会丢失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成分,变得枯燥无味。记得1960年春,我还在读初中一年级时,被下放回乡务农一伴同学办了个青年夜校。一次雨后,一位叫曹鹏来的老师带我们十多位学生在湖边散步,他对着飞舞的蜻蜒口一首诗道:

清清湖面几蜻蜒,上下徘徊不刻停。

若是相争先后胜,银纱虽软志犹勤。

稍作解释之后,他说蜻蜓都有奋发求胜的志向,何况我们人呢!接着,他又从另一角度上说:“蜻蜒点水,只是表面工夫,而读书必求深入理解和运用。我还拟一联你们看如何?

求学必精深,莫似蜻蜒点水;

成材谋远大,要翔鹏翼齐天。

同学们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要求老师教我们写诗作联。于是我们学习了唐诗宋词及《声律启蒙》学会了诗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师生经常交流诗联习作。过中秋节时,有位叫李曲江的先生以他为铁匠铺写的对联转赠给我们。其联是:

几锤工夫,把弯东西打直;

一番炉火,叫锈铁子放光。

我们觉得耐人寻味,倍受启发,于是同学们也按捺不住,试着写了一些对联,如:

一班同学悬帆进;

万里鹏程奋翅飞。

悟道长陪窗浸月;

求知如见柳萌芽。

……

我们把这些对联用毛笔写好,贴在教室内,引发周边许多人参观。自此,凡但邻居婚丧喜庆,逢年过节,都有人请我们写对联。

1965年春,我被招聘为教师,我把诗词对联带进课堂,学生很感兴趣,如教《老山羊和狼》一课时,我写诗道:

狼学老山羊,声称是你娘。

开门迎我进,美食尽情尝。

又作对联一副道:

狼学山羊,但改不了粗声吼叫;

羔蒙母爱,便分得清细语轻言。

同学们学情高涨,原计划两节课援完的课程,只用了一节课大家就学完了。后来我把课文改编成小歌剧,同学们表演得淋漓尽致,推荐到区联校元旦文艺汇演,还荣获了一等奖。

还有一次是运用对联调解矛盾,也觉得很有意思。那是1988年,我在区联校工作,有一位乡干部带着儿子找我诉说他儿子被体育老师用脚绊得踝骨出了粗皮,他说此事虽经学校处理,冒得意见,但是想不通的是,他读书时,也被这位体育老师的父亲体罚过,而现在他的儿子又体罚了我的儿子,实在觉得憋屈,要我谈谈看法。在交谈中,我口呫了一副白话对联:

父被父打了,子被子打了,父父子子都打了,难免些意见;

多的多一点,少的少一点,多多少少是有点,何必结成冤家!

这位乡干部说:回想起来,彼此之间,“多多少少是有点,何必结成冤家!”这是对的。临走时,他还重复了这副对联,问我“有横批吗?我说:“横批就是“算打算打”。沅江方言,算打就是不说了,不计较了。他笑着说:那就算打算打!

想起这些往事,诗词对联与教育的情结永难解脱,日久弥新。2001年我内退,被聘到长沙远航翻译学院任副院长。我同学们写对联,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培养了一批对联爱好者。过元旦,我要求各班都要在教室和寝室门上贴对联。一夜工夫到处都挂满红联同学们相互巡览,成为一件盛事。我把全院30位优秀学生和干部优秀事迹,逐一写成对联表述。后来著名诗人林从龙先生闻讯特地来校参观,还亲书“诗联示范校园“六个大字,悬挂于学院大厅师生倍受鼓舞。学院院长文小玲女士还选全国刊物《民办教育》的封面人物。

2008年,我被沅江市三眼塘镇南竹山学校聘为诗联教学课余辅导员,以班主任郭浩阶同志为首组织五、六、七、八各年级学生300余人每周五下午集中授课。第十周以后,就有不少学生写诗作联了。到期末时,学校墙壁上到处挂满了学生写的诗联。不久,他们选派了10多位同学参加全国青少年诗词大赛,有11位同学获得各种等级奖。后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诗词入校园示范学校”称号。授牌那天,他们还在校门口贴我写的对联

找准根魂,弘扬诗教培新秀;

贯通今古,大写楹联展壮怀。

2015年我看到楹联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觉得我国这样重视楹联习俗,教育系统应该积极响应。这一年,我被聘到沅江市红日国学院任常务副院长。结合教学,我将全国统编的初、高中语文教材的11本书,逐课改写成对联,并配写了《对联基本知识》《对联基本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对联立意与条理的基本要求》《如何开笔写对联》《校园实用对联模拟》等辅导资料,书名为《联苑培蕾——中学生对联写作学与练》。后由湖南著名书法家何继善先生题联:

怀如抱璞心燃烛

手欲成联笔着花。

于2016年1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可惜二年后,教材更版,适用范围缩小,渐被冷落。我没有灰心,于2021年春开始,又将现行全国统编初中七至九年级新教材逐课改写成了诗词+对联。同时配写了《诗词对联入门常识》。书定为《诗联入课参考》。此书初稿方出,沅江市教育局的领导十分重视,指定在市教育网站上发布,并拨款翻印成内部教学资料,免费发送到全市初中语文教师手中试用。同时召集教研室负责人骨干教师和市诗词与楹联学会代表召开了开发这一教研课题研讨会,规划了实施步骤。由于受到充分肯定和鼓励,我决心继续努力,跟着教材修改的步代,把编写工作向小学高年级和高中各年级延伸。使广大师生分享实行诗教的乐趣,把语文核心素养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把语文教学的老套路引导到以文化人的新思路上来,彻底消除诗联写作后继乏人之忧,把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一代代传承下去,使其重放异彩。

这就是我作为教育工作者必追的新梦。

本文链接:http://www.51sang.com/duilian/171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 “对联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标签:
对联网
对联大全网专门分享经典对联知识,内容包括春联、对对联、春节对联、节日对联、 结婚对联、乔迁对联、挽联、行业对联、名胜古迹对联、对联横批等对联知识,为大家提供在线学习交流平台。
对联资讯
对联大全
对联知识
对联故事
谐趣对联
对联故事
copyright © 2023 对联大全 网站地图
京ICP备13028492号